SKIN79“慢性子”韩妆如何抢占中国市场?

新浪时尚
导语:2015年可以算是国内化妆品行业的一个多事之秋:中国作为全球第二大化妆品市场,外资品牌的大举压境让本就竞争激烈的国内市场更加变化莫测,而最终的结果就是诸多行业大鳄的销售额大受影响,连国际巨头欧莱雅在今年3月的财报上都表明其增速有所放缓;化妆品零售业更是普遍陷入低潮,在国家统计局提供的部分数据表明,今年7月份国内化妆品的零售额增速降至6.4%,创近六年来新低;行业广告大战硝烟弥漫,从电视节目冠名到网综赞助,化妆品品牌成了“最舍得花钱的主”,各种形式的化妆品广告一整年都在轰炸消费者的感官神经……
在这片无形的战场中,尽管很多品牌宣传频频、动静也颇大,却仿佛一块沉重的石头一般,只是砸入品牌大海中,溅起的水花早已消失于海平面上;也有些品牌看似动作缓缓、慢条斯理,但回头看看他们2015年的品牌构建,竟发现他们早已在这片品牌大海中扬帆航行已久。而今天要讲到的SKIN79,就是这么一个“慢性子”品牌。

市场进入慢
韩妆自凭借BB霜发迹以来,因其整体性价比与舒适性优秀,深受世界各国女性的喜爱,成为美妆市场的又一股新兴力量。而前面有提到,中国是目前全球第二大化妆品市场,韩妆的大举进入本是意料之中的事情,但作为韩国BB霜的领导品牌,SKIN79并没有过早地进入中国,而是选择在2015年初才宣布正式进驻中国,未来也会以中国市场作为核心战略区域。
本就是竞争白热化的行业,SKIN79的“老乡”悦诗风吟、菲诗小铺、兰芝等品牌也早已在国内布局多年,SKIN79的“反射弧”似乎有点太长。究其原因,据说是与前期市场调研与产品研发有点关系。市场调研花费时间久倒是可以看出SKIN79的谨慎之处,而产品研发这方面,也刚好是我们正要提到的它的又一个“慢性子”表现。
研发节奏慢
SKIN79此次进入中国市场,并没有像很多韩妆品牌一般,直接将其成熟的产品带入中国,而是选择重新针对中国年轻人肤质进行研究、改良产品。但这种战略无论从人力成本还是时间成本来说都消耗巨大,这也导致了SKIN79在中国发展的计划有所延误。
看看目前SKIN79针对中国年轻肌肤市场推出的产品系列,包括用于清洁的柔密系列、主打肌肤滋养的粉红能量以及花萃&植萃彩妆系列,虽然在数量上比不过一些早期进驻中国的韩妆品牌,但在产品类目上还是比较全面的,也比较适合年轻人的护肤、美肤诉求。听说最近SKIN79也推出了冰淇淋手霜与主打松芽成分的全新产品,这两类新品对于中国美妆市场来说,倒是颇具“韩式特色”。

渠道铺设慢
从SKIN79公布的官方授权销售渠道,包括SKIN79天猫旗舰店、京东商城、蘑菇街、SKIN79官网、SKIN79微信端手机商城、校妆网,可以看出对于其他一些人气电商平台,SKIN79还未正式“试水”。对于很多外籍化妆品牌来说,渠道铺设应该是他们的重中之重,毕竟这与品牌销售业绩直接挂钩。但SKIN79在2015年花费了一整年时间,仅仅开通了六大渠道,这是“集中火力”还是真的“慢条斯理”?结果不得而知。
广告宣传慢
SKIN79目前大举的广告投放动作似乎只有两个:全国各大城市的地铁广告、影院广告投放,以及网络电视剧的贴片广告。这对于动辄“壕掷”千万金用作广告费用的同行来说,未免保守了些。但根据目前感受到的SKIN79品牌传播效果,在很多年轻用户群中还是反响挺大的。

SKIN79在《云中歌》、《大好时光》等热播剧的网络播放平台上的贴片广告,可以说在很多用户心中形成了一种时尚、清新、年轻的品牌印象。尽管曝光周期不长,但好在追剧人群与SKIN79的目标用户贴合,让SKIN79的品牌曝光效果不逊色于海投广告的部分同行竞品。
正所谓“心急吃不了热豆腐”、“慢工出细活”,中国民间的这些俗话用在韩国SKIN79身上也意外的适合。而这样一个专注年轻肌肤的“慢性子”品牌,SKIN79在2016年又会有怎样的策略调整?年轻的用户们是否会继续支持这个资深韩妆品牌?这又是一个全新的故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