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的溯源:克鲁郡见闻

《优品》
在设计初期就需要确保设计最初的图像与最后的实物要非常相近。模型本身的框架由金属和泡沫为主要原料,外面包裹一层很厚的黏土。这些部件实际上都是用电脑制作的,可以放大制造出模型。整个制作过程很繁琐,并不是看起来的那么简单,至少需要一年多的时间才能逐渐把细节确认下来。
黏土模型完成后就会开始喷漆,让模型看起来和真车一样。在设计这个模型时,需要确保车顶可以升起,这样才可以确定车的内饰。模型的车顶由玻璃纤维制成,重量很轻可以轻易举起。

模型本身的框架由金属和泡沫为主要原料
如果你喜欢一部汽车,就一定要去它的家乡看看,然后你会发现和它之间的“默契”绝对会升一个大大的台阶。拜工作性质所赐,我的汽车生涯里就曾到访过很多传奇品牌的故乡,我承认,回来之后再握着那些神车的方向盘连心气都不一样了。话虽如此,我仍然有个非常大的遗憾,就是克鲁郡没有去过,不为别的,因为宾利的老家正在那里。
数次擦肩而过之后,2013年的夏天,我终于踏上飞往克鲁郡的飞机,心情激动就不用说了,辗转法兰克福和曼彻斯特的舟车劳顿,当抵达克鲁郡附近田野中的一个数百年历史的小酒店时,我闻着四处飘来的农家肥味道,依然是神采奕奕。我知道,这次离宾利的老家并不远了。
这次来英国的运气真的很好,次日居然一副阳光明媚的好天气,当大巴载着我们到宾利的工厂时,一眼就认出了那座笼罩在阳光里的白色建筑,除了门口停的车比较新颖之外,其余的跟六十年前照片里的景象是没太多区别的。

宾利充分利用了根部或原木的反复纹路
宾利充分利用了根部或原木的反复纹路,将木制薄板叠在一起实现镜像效果。例如,将四片薄板首尾相接,在仪表盘的中线上形成对称图案,这种图案与控制台的图案搭配呼应,从而在整辆汽车上产生一种串联效果。门板木饰也相互对应,每个车门上的花纹都是一样的。
在一个木饰的陈列室里,我见到了一块神奇的内饰板。据宾利的工作人员说,一个客户在提车回家以后,发现车子的内饰上居然出现一个木头纹理自然形成的骷髅。后来,宾利给这个车主免费换了一块木饰版,然后把原先这块隆重陈列在工厂的展示室里。客观说,这块内饰淋漓尽致展现了对木材的把握,把胡桃木剖的极薄,又使纹理展现对称之美。我注意到旁边很具幽默感的注释也有意思,“通常我们取材于自然,有时我们也能驾驭超自然。”
克鲁郡,一个小的不能再小的镇子,为何地位会如此超然?如果你知道一点英国汽车的历史,你就会知道这里可谓英国豪华汽车光荣与传统的起源,更是速度与奢华的竞逐之地。在半个多世纪时间里,克鲁郡见证了宾利和劳斯莱斯这两个超级豪华汽车品牌的“爱恨情仇”,在劳斯莱斯品牌被宝马收购并迁至古德伍德之后,宾利就“独占”了克鲁郡这个神圣的地方,因此,你可认为宾利身上凝聚了英国汽车工业关于手工与奢华最纯粹的部分。作为宾利汽车的大本营,克鲁郡至今仍然秉承传统精耕细作的手工装嵌技术,继续将英国造车艺术发扬光大。
在会议室里,我们见到了Richard Charlesworth,宾利汽车王室以及VIP客户主管、宾利经典收藏主管,一个留着经典胡须的英国人。他向我们介绍了宾利历史上种种有趣的故事,正史野史兼备,总之妙趣横生。大名鼎鼎的创始人沃尔特·欧文·宾利(Walter Owen Bentley)就不必多说了,在巨大的信息量之中,我记住了Woolf Barnato和Tim Birkin这两个名字。
Woolf Barnato来自南非,5岁时就继承了家族钻石产业,而后投资于宾利汽车。在大学时他曾是一名拳击手,后来成为了一名著名的运动家,但他最重要的身份是一名赛车手,他前后在勒芒24小时耐力赛中共赢得三场比赛,并且是唯一一位参赛三场连赢三场比赛的赛车手。而Tim Birkin则是Woolf Barnato的好朋友,他也是一名赛车手,并且研发了宾利汽车历史上非常出名的4.5升赛车Blower。当时Barnato认为这是个好主意并给予了支持,最后这款车一共生产了50辆,其中有4辆是赛车。这辆车牌号码为UU5872的就是二号4.5升的赛车,之前由Birkin先生拥有,现在则由宾利汽车公司收藏。可以说,Woolf Barnato和Tim Birkin这两个人在一开始就奠定了宾利在运动方面的气质,这种运动气质一直保留到今天。
在随后的博物馆里,我看到了宾利历史上几部神奇的车子,譬如那部在1930年5月份便参加了在Brooklands举办的比赛,并斩获第一名的Old Number 2。这辆展示的原装车上的油漆已经出现了裂痕,但基本上保留了1930年当时的样子,包括车内赛车手的扶手。
大胡子英国人离开没多久,宾利汽车高级外观设计师Crispin Marshfield又为我们带来围绕宾利设计理念的讲座。据他介绍,每一部新车型的设计刚开始时都是一项竞赛,设计室里的每一位设计师会先在纸上画出最初构思,之后将其制作做成模型,最后根据不同创意造出三台完全与真车大小一样的模型,并从中选出两个模型,再从两个模型中选出一个最终要生产的模型。然后,设计师会先把外观用电脑绘图的方式进行模型设计,之后从内部开始做黏土模型。虽然三个模型看起来有不少相似之处,但在一些设计上却存在很多不同,例如尾灯以及车后部的设计就有所不同。接下来董事会成员会参与意见,最后选择出其中一个模型就可以投入生产了。
Old Number 2—1930年,当时参加赛事的时候没有使用软顶车型,这样可以因减重而更快。为了减小风速提高速度,前面挡风部分也不是用玻璃制成的。工具箱在副驾驶的后面,这下面还有个灯,可以辅助修车。车后面的这个口是用来加油的,以前为了更快速地为车辆加油,专门使用了用于挤牛奶的泵,所以加油的口很大。加油时不需要把邮箱盖掀起来,就可以直接把油加进去,车一旦启动加油口就会自动闭合,这样更加节省时间。赛车出于双保险的考虑,先用电泵,如果电泵不行就可以用像自行车似的用手工泵加油。
所有的奢侈品都讲求定制,对于宾利这种塔尖上的牌子更是如此。宾利的诸多作品里,最具代表的定制作品就是为女王订做的座驾了。在2002年为庆祝女王登基50周年宾利汽车就曾为女王订做了专属座驾Bentley State Limousine。Crispin Marshfield说,他们在设计这款全球只有两部的State Limousine的时候,充分满足了女王对这辆定制车提出的几个特殊需求:第一,女王要求在进入车厢时不能低头;第二,车窗要大,这样她在坐车巡游的时候民众能够清晰地看到她,她也可以向民众挥手致意;第三,女王要求车内的地面是平的,不能因为传动轴而有突起的地方,这就意味着底盘要更低,这样车上面才能搭一层很平的地板;第四,后窗可以放进后车厢里。当这个后窗放下来之后,整个前面的顶棚就是一块玻璃,女王无论是站起来还是坐在车厢里面都可以跟民众挥手。
为了让我们深入感受到一部宾利汽车是如何制造出来的,宾利方面给我们安排了长达5小时的参观时间。如何在缓慢移动的生产线上装配车辆在这里就不再赘述,但工匠对宾利车内的处处细节的精雕细琢,确实让我感到了一种震撼。我注意到,平均每辆宾利要用400多张甲级优质真皮,约合15头牛,每头牛仅用约4平方米的皮子,经过多道工序加工处理后,光滑柔软且防水耐磨。
木饰精湛的车子见过不少,但是像宾利这样,专门设立一个木饰车间的还真不多见。据介绍,在里面工作的木饰工匠大多世代从事这一行业。他们年轻时从学徒做起,经过几年学习后进入木工车间。他们的父辈在克鲁工作了20多年,他们的兄弟也在这里工作。
宾利的车厢木饰备有胡桃木、鸟眼枫木、橡木及黑木等基本类型。所有木料均经严格挑选,每一片木饰都可以追溯到它所来自的树木,每辆宾利内的仪表板及车厢木饰,无论颜色及花纹都必须一致,再经过工匠精心打磨,令表面光滑如镜,整个制作过程大概需要两个星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