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时尚 尚品

混搭印度尼西亚

中奢网

关注

印度尼西亚,是个很特别的国家。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它很接近我们正在生活的都市:有些古迹,有些文化,但也有些嘈杂和污染。这是个充满矛盾的混搭国度,冲突双方同居一城,和睦相处,触摸印尼的不同部位,得到的是盲人摸象式的片面型快乐,也可以形容为"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惊喜型快乐。

这是个小费国度,只要别人给你提供了服务,从Check-in到指路,都得给小费。坐出租车要准备好零钱,因为司机从不找零。

资深玩家:杨毛毛。对印度尼西亚的混搭气质有一种欲罢不能的迷恋。曾多次和老公(一位印尼归侨后代)一起赴印尼旅行。这次,她会为你完整展现一条成熟的印尼观光线路,其中既包括众所周知的雅加达、巴厘岛,也有名不见经传但风景却一样一流的日惹、文池兰等地。

DAY 1 雅加达:穿梭于新城市与旧城市之间

乘鹰航的班机到雅加达(Jakarta),降落苏加诺机场的时间是下午5点。直接打车去市中心的海鲜市场,40分钟后,你便可以在附近任何一家旅店Check-in,放下行李,出来尽情地美餐一顿。

不过Check-in不是免费的,你需要给服务生5000到1万卢比的小费(如果你拐弯抹角地不给,他会拐弯抹角地借口观摩你同等面值的人民币或美元)。服务生打扫房间,要在茶杯下压5000卢比;吃饭时,也要按照餐费的5%给小费。

好在满嘴美味的鱼虾不会让你有一点失望,还要来一个新鲜的椰子,滑嫩清爽的肉汁一扫雅加达的酷热。

清晨早起是旅游印尼的最好方式,赶在人群和热浪侵袭这座城市之前,来到雅加达的老城区。

这里古迹众多,殖民时代的光辉形象透过一座座的欧洲古典风格建筑显现出来。虽然那根白色的柱子——独立广场中央高达132米的民族纪念碑时刻提醒人们:独立不易,但是今天的人们似乎觉得那些独具欧陆风情的老房子更赏心悦目,就连政府都依然靠这些殖民建筑发展旅游业。乘坐独立纪念碑电梯,可以上至顶端俯瞰雅加达全城,不过你看到的很可能只是污染造成的混浊天空。

以独立广场公园为中心,各个层面的建筑文化放射性地传递开来。如果你对政治兴致盎然,可以往北走去看总统府;如果你想对大街上那些不畏炎热紧裹头巾的人有所了解的话,往东北方走,去看看印尼最大的伊斯蒂赫尔大清真寺;如果你想探索更多的印尼文化,向西游,走进中央博物馆;如果你想离开这座城市,去别的地方转转,东边是火车站。

随兴而游,随遇而安,但有一个地方不能不去,那就是早年华人聚居地草埔。这里的街道拥挤,建筑不高,曾经是雅加达的商业中心,也是早年印尼华人聚集经商的地方。如今,满街忙碌不停的不再是辛劳的华人身影,而以懒散的马来人居多,他们代替华人,成为印尼的主要劳动力。走进草埔的商业街,一股中国风扑面而来—这里只有“中国制造”。围绕草埔形成的居民区,类似贫民窟,却因为文化的差异显出一丝美学味道,也许可以满足你对原生态的审美需求。看着妇女们洗衣、孩子们满地打滚、男人们当街闲逛,既为他们悠闲的生活感到快乐,又为这样的无所作为滋生出感伤。

打车去往南部的新城区,司机必然会郑重其事地告诉你“没有零钱”,你只需会心地一笑,把找零当作小费给他。新城区充满现代感,是雅加达的政治金融中心。繁荣的代表是位于商业中心的黄金三角地带(Golden Triangle),此区段聚集了办公大厦、豪华饭店及各国使馆。林立的高楼,各种肤色的上班族,穿着入时的男女与繁忙的交通,较之老城区,更具备世俗意义上首都的元素。然而,在那些高薪金的白领贵族们的办公大楼外,另一批人却在为生存奔跑。头发发黄的小孩们穿梭在车辆间兜售食物报纸,抱着婴孩的妈妈敲着车窗求乞。新城区的光鲜亮丽之下,到处是老城区孤独贫困的身影。

贫穷与富贵,现代与怀旧,混淆在这个爪哇西北海岸的大都市里,成就了雅加达的独特面目。

日惹是这样的地方:过马路要横闯,买东西要神侃,吃东西要慢嚼,看女孩要细赏。

DAY 2 日惹:混乱与庄严的恋恋风尘

飞机45分钟来到日惹(Yogayakarta),一群电驴呼啸而过。这里是印尼最有名的大学城,爪哇文化的摇篮。47所大学、300多所中学和职业学校、印尼最古老的卡查马塔大学以及苏丹王宫和多座行宫令这座小城名声斐然。不过,初到日惹,你一定会被它混乱不堪的面貌吓坏:电驴成群,车主个个把自己当成舒马赫,飞驰在汽车和行人之间,自杀性地连续加速。过马路的行人除了将生死置之度外,别无选择。

往深处走走,庆幸地发现苏丹王宫(Kraton)已在这座闹市的中心安然无恙地栖息了250多年。印尼独立后,旧王族依然住在王宫里,目前这位叫做哈孟古·布沃诺十世。热带的建筑为了便于通风,总是建得空空大大,看上去有失高贵,即便王宫也是如此。不过,你可以在参观时看到宫内的仆人们穿梭往来,打扮依旧,很快它的简单与普通便会被原谅,你高兴它是一座活着的宫殿。

王宫中有一些珍贵的收藏品。其中之一是令人销魂的加美兰乐器。这种铜制或木制的打击乐器及弦乐组合,演奏起来如天外来音,空灵而神秘。以前印尼王室用膳,便用加美兰大乐作为佐餐音乐,以制造不食人间烟火的假象 。现在印尼的许多高级餐厅和大酒店的前厅仍然设置这样的乐队,以神秘的气场吸走你的银两。此外还有皮影戏傀儡、各式皇家出行的车子等。每年清洗这些车和皮影戏傀儡的时候,许多爪哇人都会前来索取洗过车和皮影的水。他们认为,这样的水是圣水,这样的清洗是圣浴—不知道他们用的是不是中国制造的清洁剂。

苏丹王室观念开明,在王宫设计与摆设上显出独特的趣味。王宫里几乎可以找到各个国家的代表元素,如印度教风格的莲花图腾,中国明、清时代青花瓷,法国和荷兰的碗盘餐具,西班牙式的彩绘玻璃凉厅,英国的茶具,意大利的水晶灯,泰国式的琉金箔柱子,新加坡的石狮子等等。有点日惹的特色—乱七八糟。但到底是王室的东西,不谈美感,至少是保质保量的。不过看上去颇像一群小孩子过完家家忘了带回家落下的。

走出庄严的王宫,电驴和嘈杂的人声又令你顿时耳鸣。这一内一外如世纪之隔。夜幕降临,上百个路边摊随时随地迎接你的胃。只是在吃路边摊时要小心一点,印尼人除了炒菜用铲子以外 ,其余操作都是用手来完成,包括盛菜盛饭。这也许会让你考虑改吃麦当劳或肯德基。

晚饭后去逛马里奥勃罗街,日惹最繁华的商业街。全长3公里的街道两边写字楼星级饭店林立,大量的工艺品店、纪念品小摊子热闹地拥挤着。巴迪布(Batik,印尼蜡染)、皮影戏木偶、银饰、包包、项链、头饰、搞怪T-shirt、美院学生的作品等等,让喜欢小东西的购物狂不能自拔。价格嘛,照着三分之二砍下去,拿出秀水街老外的劲儿来。

在日惹,悠久的历史对现代文明的缔造似乎不起作用,人们更把它当作一个年轻的城市看待。

早年的日惹干净纯洁,没有夜总会等声色场所,家长们放心把孩子送来读书,使得日惹的教育业兴旺发达。但前卫的艺术与文化使日惹沾染上一些坏毛病,比如毒品与酗酒,渐渐改写了它白衣飘飘的形象。厚重的历史也没有帮它挽回失去的名誉,倒是日惹的女孩子让城市还有一丝清纯。在日惹的马路上、路摊旁或书店前,一些单色的纱笼裹着姣好的身材,白色或粉色头巾衬托出明月般的面庞,这些身影像日惹的珍珠,俏生生地点缀在过时的庄重与现时的混乱之中。

从前老师教我们,出于对隐私的尊重,不要询问他人的宗教信仰。这一点在印尼不好用。不谈巴厘岛人固守的印度教,印尼本岛拥有悠久的佛教传统,天主教、基督教日益盛行,又是世界上穆斯林人口最多的国家—鉴于此,问清宗教信仰,常常是正确谈话的开始。

DAY 3 文池兰与婆罗浮屠:重拾平静

从日惹乘车前往42公里以外的婆罗浮屠佛塔,再租一辆马车,带上行李,和赶马人说两句刚学会的印尼语,感觉自己像个返乡的中世纪乡绅。

两边是高大的椰子树、四季水嫩的新鲜稻秧和永远鲜活的插秧女人。

马车在婆罗浮屠佛塔的售票处停下,马车夫亲切地向你告别,并且告诉你佛塔的票分本国人和外国人的,本国人2万卢比,外国人20美元。在这里,你要提醒自己——这是在印尼,一个小费国度。你可以绕过这个庄严的门岗,从后方向对一位把哨的警察“哈罗”一声,然后塞给他5000到10000卢比,便可以堂而皇之地从后门进入。

印尼不乏佛教遗迹,但这座“山丘上的寺庙”(“婆罗浮屠”的梵文之意)是世界上现存最大最壮观的寺庙,并因此成为“世界七大奇迹”之一。塔底四面墙内有160幅浮雕,塔身墙上、栏杆上均饰有浮雕,在全长2500米的范围里,共计有1300幅叙事浮雕,1212幅装饰浮雕。这有些残缺的艺术品在飘荡的空气中活灵活现,生动地演绎着佛教的种种传说。

登佛塔的台阶又高又陡,像所有需要攀登的景点一样,越往上走,俯瞰的心境便越开阔。直到最顶层,当绿色葱葱的田地与远处泛蓝的火山绵延成一幅壮丽的图景时,你会发现:灵魂之乐这回事真的存在。

因为隆布还未完全开发,最好租车由当地司导陪同。一般价格在300人民币左右,小费另付,包吃包喝。

DAY 4 隆布:文明上衣&原始下装

隆布(Lombok)是巴厘岛对面的一座小岛。像一个本分老实的生意人,眼看着对门儿的生意越做越大,越来越红火,自己还是小打小闹,却依旧心安理得,知足长乐。

隆布国际化的步伐远远慢于巴厘岛,但已经被培育出了非常舒适的英语环境和各国快餐,这使得游客的基本需求容易得到满足。圣济济(Senggigi)一带,聚集了世界各地的美食美酒,每家餐厅都独有情调,让你在享受美味的同时也享受着属于印尼特色的国际化服务。乍到隆布,你会以一个都市人的情怀爱上这个貌似国际化的小岛。

只是,隆布的山路和它的海滩一样难寻难走,租汽车、电驴或者自行车前往,全凭你的体力和兴趣。汽车司机往往也是导游,让你玩起来省时省力又不孤单;要租电驴或者自行车,则注定辛苦和孤独很多。去看海的旅途,像是一场没有目的地的单程旅行。越过一个山头又一个山头,海滩就在眼前,却始终不能被踩在脚下。一路上,有无数椰子和纱笼的推销者,把你里三圈外三圈地团团围住,对你动用心理战术。如果在下雨天,你恰好穿成热带的模样,却承受着温带秋天的温度时,出于对自己和推销者的同情(加之已经把价格从30万卢比还到了10万卢比),一定会买下几条花花绿绿的大布。

隆布的海若没有这些推销者的串场,便只剩寂寞,适合一个人或两个关系不太确定的人来思考些什么。清澈的海水没有遭受一点外来的玷污,鲜艳的红珊瑚隐约可见。这不是属于旅游者的海滩。它不热闹、不方便,但在这里,你会呆着不想离开,因为这里除了大海之外,只有你自己。

离开海滩,继续在各种山路里绕来绕去。隆布保留了大片原生态村庄,其中只有少数几个对游客开放。村民们向游客展示印尼的传统工艺,陶瓷、织布、蜡染,并作少量的出售。也许隆布本想拒游客于千里之外,未料却招来一些痴迷印尼文化的外来客,以种种借口赖着不走。一家澳大利亚人开的素食餐馆便建在隆布山区里的路边。主人在隆布生活了10年,吃素,练瑜伽,悠然自得地生活,虽然常常连洗澡水都没有。对有些人来说,隆布是距离尘世最近的世外桃源,是遁世生活最方便的选择。

无论在隆布的哪一个村庄,只要下雨,全村的孩子们都会欢天喜地地跑出来,把自己脱光,在疯跑中让黑乎乎的小身体接受天水的洗礼。他们热爱这样原始的表达,热爱这块土地的原始模样。尽管在同一个岛上,很多人都已进化为都市的文明人。

 DAY 5 A面巴厘岛:山上有座庙

从隆布坐4个小时的船到达对岸的巴厘岛,迎面吹来一股全然不同的海风,夹杂着烧烤与啤酒的味道。一个成熟的旅游目的地展现在眼前。

即便会说印尼语,到了巴厘岛也会觉得不自在,因为这里人说巴厘话。岛上处处是头上盘头巾、身上裹纱笼的男人和头上顶着各种祭祀品的女人。固守印度教的巴厘岛像是一个与印尼毫无干系的地方。

在港口租车去中部的圣猴森林公园(Monkey Forest)。公园外围有一间庙宇,居住着许多猴子。这些圣猴向游客乞食,有的抓人眼镜,强迫你拿眼镜换食物,有的抓着女孩子的裙子讨食,还有的上来就把你的手机或相机啃得稀巴烂,也不怕中毒。

从公园出来,向巴厘岛最大的神庙进发。一路上穿越各式各样的小镇。不同的小镇盛产不同的工艺品,油画、木雕、巴迪布、乐器、家具、骨雕等等,每路过一个就是一道完全不同的风景。过了镇子,开始上山。司机开始兴奋起来,主动停下车,让你拍照。一看,梯田绵延,高大的椰子树像守护神一样屹立在田边。司机一个劲儿地赞叹“太美了,多美啊”,职业化地手舞足蹈,并且高兴地向你要根烟抽。

继续前行,你会发现风景又大变了样儿。进入火山地带了。火山口轻渺地冒着白烟,肚子里可能正不舒服。火山脚下零落地散布着几户人家,门前留着一小块地,可以想见那深居简出的日子,是真正的世外桃源。到了半山腰,司机一定会带你去一家餐厅,因为那里可以面对火山吃饭。

虽然价格不菲,而且生冷食物居多,但眼前的白云、火山、绿树、人家却是最好的佐餐风景。

离开餐厅,在夕阳西下前赶到传说中的神庙。入口处距离神庙还有几百米。不需要买门票,但要给神捐款。虽然数量多少没有限制,但不给20美元,一定没法再往前走的,而且必须要一名当地人陪同,捐款的一部分也是陪同的工资。好在隆布买的那堆大花布派上用场了。只有围上大花布,才有资格靠近万众瞩目的圣母庙。

跟在陪同身后,新上身的纱笼会让你步履紧绷。

圣母庙渐渐露出端倪,越来越完整地出现在你眼前。火山在它的身后,像一个厚实的胸膛,高大结实。白云和火山烟袅袅飘荡,这一切改变的不只是空气的流动速度,还有你的呼吸。你不得不佩服建造者的巧夺天工,继而感慨神的伟大力量。

作为巴厘岛最大的庙宇,圣母庙供奉着创造之神梵天、保护之神毗湿奴、毁灭之神湿婆三大主神,以及太阳神、海神、树神、猴神等众多神明。寺庙随着台阶层层向上,最上层有人日夜守卫——守卫神庙是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任务,一般家中世世代代都是看庙的,而看庙人也像半个神一样,受人敬重。

在巴厘岛,过节就是过日子。巴厘岛人结婚、生子、长牙、离世、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都要到寺庙里进行祈祷祭祀,举行一场热热闹闹的仪式。大大小小的神庙承担起这些仪式的舞台作用,而通过这些经久不衰的演出,巴厘岛人坚守着自己的信仰。

只要会一点英文,在库塔任何提醒都是多余的。如果说巴厘岛的其他地方还能让你感觉到文化差异带来的异样,库塔则是一个毫不神秘的大型游乐场。

DAY 6 B面巴厘岛:享乐主义者的天堂

如果你喜欢冲浪,库塔(Kuta)海滩是世界有名的冲浪圣地。如果你喜欢购物,来到库塔就到了天堂。如果你喜欢泡吧,库塔的酒吧让你一次泡不够。如果你喜欢美食,库塔可以让你尝尽天下佳肴。

在库塔下车,很可能会以为到了澳大利亚的某个小城。满街都是金发碧眼,露着结实的胸肌,皮肤被太阳晒得黝黑发亮,精神抖擞地抱着冲浪板奔向海滩。库塔的海浪特别大,吸引了许多冲浪爱好者,他们往往会在库塔住一段时间,喝啤酒、冲浪、夜夜PARTY。他们无所谓自己身处哪个国家、哪个城市,在库塔拥有的享受是国际标准的,更是独一无二的。

人来人往,库塔从早到晚热热闹闹,吃喝玩乐忙个不停。购物街一条连着一条,大店小摊各种档次的东西应有尽有。花花绿绿的泳装夏装,漂亮特别的儿童服装,做工考究的印尼传统服饰,精致好看的银饰、蜡染、纱笼,还有护肤品、植物精油、各种各样富有特色的手工艺品,让你顿时兴致盎然,即便不是天生购物狂,也会被这物质极大丰富的场面弄得头晕脑胀,除了掏腰包别的都不会干了。

渴了累了,随便走进一家餐厅或饮料店都能让你大饱口福。库塔的鲜榨果汁又便宜又好喝,尤其是芒果汁和香蕉汁,带着热带的香甜滋润你的口腔与胃。各国口味的餐馆都有,意大利餐、法国餐、德国餐、中餐、日式、韩式,当然还有改良的印尼菜,价格不贵,让你随心所欲地大快朵颐。

库塔的大街上几乎听不到印尼话,到处是英文、西班牙文、荷兰文、法文、日文或中文。游客占据了整个库塔,本地人反倒成了点缀。谁都没把自己当外人,尽情放肆地享用库塔的一切—虽然2002年这里曾经发生了连环爆炸案,但人们似乎很容易化悲痛为快乐。

说到底,库塔是为了快乐而存在的。它与任何深沉的感情都无关。

地跨赤道,占据了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间175 0 8个大小岛屿,人称“千岛之国”。热带雨林气候给印尼带来的除了潮湿便是炎热,虽然地理书上介绍的年平均气温为25-27度,但在温室效应的作用下,城市气温远远高于这个舒适的数字。不过雨季到来时又是另一副样子,凉爽到需要穿毛衣。所以热带这个词,是个地理概念,有时也是个心理概念。

作为世界第四人口大国,印尼的拥挤可以想象。电驴是主要交通工具。过马路要亿万小心。因为斑马线很少,跟在当地人屁股后面灵活冲刺是比看红绿灯更为安全的方式。穿梭于城市之间最好租辆车,价格差不多每天300人民币左右(1元人民币约为1000印尼卢比),比公共交通舒适且更靠谱儿。

大城市里不必为住宿发愁,主动找上门的大有人在。要提前了解是否有空调(以及空调是否工作)、热水、早餐。砍价是必须的,普通小酒店一般在2 0 0人民币以内,带游泳池的一般3 0 0以上,不过住宿条件相差不大。

去印尼的签证没有什么难度,35美元。如果从别的国家入境,直接在海关办理落地签证,一手交钱,一手交护照,非常快捷。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