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去哪儿第一季:京郊最美古村落灵水村

精品网
导语:青砖灰瓦的院落、古色古香的雕花、质朴沧桑的石板路、色彩斑斓的彩叶,这样的画面简直和谐得一塌糊涂!从灵水村启程,去北京最美的村庄转转吧!

灵水村 当清灵水秀遇上明清市井
【行程详单】
起点:丰台区马家堡西路
方向:门头沟区斋堂镇灵水村
往返里程:200公里左右
行车时间:单程约2小时
行程安排:早上8:30从马家堡西路公益西桥出发,在四环内有短时间的拥堵。因为即日起至12月20日,原G109国道东方红隧道断路施工,需要绕行王平村,耽搁了一些时间,到达灵水村时大概是10:50。往返过路费共10元。到达后,参观田亮父女和张亮父子当时入住的院子,中午在凤鸣客栈用餐。午餐后去八角龙池、南海火龙王庙、天仙圣母庙、灵泉禅寺等地参观,下午4:00从灵水村返回。

找找《爸爸去哪儿》的影子
和一些耳熟能详的民俗村相比起来,灵水村显得低调了许多,若不是《爸爸去哪儿》的热播,想必很多人都还不知道这里,更不知道这是曾经出过22名举人和2名进士的风水宝地。灵水村位于门头沟区斋堂镇,现在正是斋堂镇赏红叶的最佳时期。109国道两旁的满目红叶在蓝天碧水的映衬下,显得格外妖娆美艳。绯红、桃红、紫红、嫣红、朱红、金黄……层次分明,极其富有立体感,让人忍不住拿起手中的相机,将眼前的画面定格。
顺着路牌的指引,一路前行。之前的美景还没有消化完,就到了灵水村。村口有一个醒目的村牌楼,还有一副对联,分别写着“天集灵气物华宝”“地结水蕴境界宽”,内嵌“灵水”二字,巧妙自然。写着“灵水举人村”五个大字的仿古屏风就在不远处,这里就是《爸爸去哪儿》中,他们抵达灵水村时的第一站。在村长的带领下,首先来到了田亮父女入住的古朴房。院子虽不算大,但干净整洁。孩子们出来找做饭食材的环节让人印象深刻,其中一位从地窖里将整箱蔬菜相送的大爷,绝对够大方,他就是这个院子的主人刘大爷。刘大爷介绍说,在拍摄期间,田亮和女儿住在西屋,他们一家人则住在东屋,享受了一把和明星“合居”的滋味。从刘大爷家出来不远处,就是张亮父子入住的举人老宅,这是灵水村最为引人注目的举人宅院之一——刘懋恒宅院。宅院中高达2米多的地基是用长方形的大块石料砌成,石块的相接处有铁楔子加固,靠其重力连接上下石块。这处宅第的地基建于明朝,虽然地基上面的房屋几经翻修,可是地基却依然坚固无比。据说,刘懋恒的故居原为五进相连的大四合院,后经200多年的沧桑变迁,现在已分为一个个独立的院落。值得一提的是,宅院的厨房和淋浴室都十分现代化,“有像样洗澡间的举人老宅子”果然不一般!

“破败”背后的“美”
逛完两处院子,已经到了午饭时间,空气里弥漫着炊烟的味道,填饱肚子可是当务之急。凤鸣客栈是灵水村最早开始做民俗接待的,这里的农家菜做得也是一绝。到了灵水村,秋粥可是必点的。要说这秋粥,可是有来头的。据说,康熙七年六月以后,连日暴雨倾盆,斋堂川的百姓大多断粮断炊。举人刘懋恒在村中支起几口大锅,搭起草棚熬粥让灾民果腹充饥。康熙二十一年,斋堂川又逢大旱。刘家父子再次捐粮赈灾。为了表达对刘举人的敬仰,每年立秋这天早上,灵水人便聚在村中的开阔地,支起几口大锅,熬制秋粥。大家各自拿来米、豆、花生、核桃等原料,淘洗干净后放大锅里熬煮。如今,这一习俗已传承了300多年。
店主杨大姐是个热心肠,对村里的情况也是门清,下午的行程她就是我们的向导。杨大姐说,灵水村过去有17座寺庙,儒、道、佛和各种民间信仰共处一地。但现存的只有南海火龙王庙、天仙圣母庙和灵泉禅寺了。南海火龙王庙离杨大姐家很近,如今正在修缮,预计到年底才会完工。南海火龙王庙的院子里有两株古柏,相距大约10余米。里侧一棵上长出一棵榆树,分叉处生出一棵桑树,榆柏两树,苍黛交映。人们称之为“柏抱桑”和“柏抱榆”。据说这两棵树都已经有千年以上的树龄,是否是僧人所种已经不得而知了。天仙圣母庙在南海火龙王庙的北侧,两侧有寮房,南北各三间,只可惜如今寮房内墙壁上原来的“七十二司”壁画,已经不见了踪迹。如今,天仙圣母庙也在修缮当中,也许修好后,会重新复制还原曾经的壁画。灵泉禅寺现在仅存一座山门,但从山门、古树的样子,还是依稀可以感受到这里昔日香火缭绕的景象。电视剧《我们光荣的日子》正在这里取景,很多老乡都来这里当起了群众演员和临时工作人员。

【传统面面观】


找找《爸爸去哪儿》的影子
和一些耳熟能详的民俗村相比起来,灵水村显得低调了许多,若不是《爸爸去哪儿》的热播,想必很多人都还不知道这里,更不知道这是曾经出过22名举人和2名进士的风水宝地。灵水村位于门头沟区斋堂镇,现在正是斋堂镇赏红叶的最佳时期。109国道两旁的满目红叶在蓝天碧水的映衬下,显得格外妖娆美艳。绯红、桃红、紫红、嫣红、朱红、金黄……层次分明,极其富有立体感,让人忍不住拿起手中的相机,将眼前的画面定格。
顺着路牌的指引,一路前行。之前的美景还没有消化完,就到了灵水村。村口有一个醒目的村牌楼,还有一副对联,分别写着“天集灵气物华宝”“地结水蕴境界宽”,内嵌“灵水”二字,巧妙自然。写着“灵水举人村”五个大字的仿古屏风就在不远处,这里就是《爸爸去哪儿》中,他们抵达灵水村时的第一站。在村长的带领下,首先来到了田亮父女入住的古朴房。院子虽不算大,但干净整洁。孩子们出来找做饭食材的环节让人印象深刻,其中一位从地窖里将整箱蔬菜相送的大爷,绝对够大方,他就是这个院子的主人刘大爷。刘大爷介绍说,在拍摄期间,田亮和女儿住在西屋,他们一家人则住在东屋,享受了一把和明星“合居”的滋味。从刘大爷家出来不远处,就是张亮父子入住的举人老宅,这是灵水村最为引人注目的举人宅院之一——刘懋恒宅院。宅院中高达2米多的地基是用长方形的大块石料砌成,石块的相接处有铁楔子加固,靠其重力连接上下石块。这处宅第的地基建于明朝,虽然地基上面的房屋几经翻修,可是地基却依然坚固无比。据说,刘懋恒的故居原为五进相连的大四合院,后经200多年的沧桑变迁,现在已分为一个个独立的院落。值得一提的是,宅院的厨房和淋浴室都十分现代化,“有像样洗澡间的举人老宅子”果然不一般!

“破败”背后的“美”
逛完两处院子,已经到了午饭时间,空气里弥漫着炊烟的味道,填饱肚子可是当务之急。凤鸣客栈是灵水村最早开始做民俗接待的,这里的农家菜做得也是一绝。到了灵水村,秋粥可是必点的。要说这秋粥,可是有来头的。据说,康熙七年六月以后,连日暴雨倾盆,斋堂川的百姓大多断粮断炊。举人刘懋恒在村中支起几口大锅,搭起草棚熬粥让灾民果腹充饥。康熙二十一年,斋堂川又逢大旱。刘家父子再次捐粮赈灾。为了表达对刘举人的敬仰,每年立秋这天早上,灵水人便聚在村中的开阔地,支起几口大锅,熬制秋粥。大家各自拿来米、豆、花生、核桃等原料,淘洗干净后放大锅里熬煮。如今,这一习俗已传承了300多年。
店主杨大姐是个热心肠,对村里的情况也是门清,下午的行程她就是我们的向导。杨大姐说,灵水村过去有17座寺庙,儒、道、佛和各种民间信仰共处一地。但现存的只有南海火龙王庙、天仙圣母庙和灵泉禅寺了。南海火龙王庙离杨大姐家很近,如今正在修缮,预计到年底才会完工。南海火龙王庙的院子里有两株古柏,相距大约10余米。里侧一棵上长出一棵榆树,分叉处生出一棵桑树,榆柏两树,苍黛交映。人们称之为“柏抱桑”和“柏抱榆”。据说这两棵树都已经有千年以上的树龄,是否是僧人所种已经不得而知了。天仙圣母庙在南海火龙王庙的北侧,两侧有寮房,南北各三间,只可惜如今寮房内墙壁上原来的“七十二司”壁画,已经不见了踪迹。如今,天仙圣母庙也在修缮当中,也许修好后,会重新复制还原曾经的壁画。灵泉禅寺现在仅存一座山门,但从山门、古树的样子,还是依稀可以感受到这里昔日香火缭绕的景象。电视剧《我们光荣的日子》正在这里取景,很多老乡都来这里当起了群众演员和临时工作人员。

【传统面面观】
传统风俗:灵水村最具盛名的传统节日非“秋粥节”莫属了。“秋粥节”已经有300余年历史,此节是该村为纪念本村刘懋恒举人赈灾赊粮的义举而创立的,是为准备科考的学子及读书人免费准备的“举人粥”,也由此演变为现今的“金榜秋粥节”。“秋粥节”的举办时间为每年农历的立秋时节。
传统建筑:村内房屋多半保留着明清时期的建筑风格,以四合院为主,各个院落因地制宜,巧妙设计,形成山区四合院群落。建筑形式基本为硬山清水脊,板瓦石望板,五架梁,四角硬,磨砖对缝。院内青砖铺地,街巷青石铺砌。门楼建筑精良,影壁装饰华美,门窗造型多样,处处彰显出灵水村厚重的历史文化感。
传统美食:水饭粥、炸油香
【游村攻略】
游
八角龙池
灵水村之所以得名,是因过去曾有很多清泉,村内的泉水中,尤以龙王庙前的“八角龙池”名气最大,自古就为京西名泉。为了保护水源,清康熙年间(1691年),村民共同订下规矩,刻碑于水池旁:“池内三禁:凶泼投跳,愚顽搅混,儿童汗溺。池台三禁:宰杀腥膻,饮畜作践,浆衣洗菜。” 这块“三禁碑”也是北京地区最早的有关保护水源的物证。
灵泉禅寺
灵水村西莲花山下的灵泉禅寺,是灵水村有文字记载的最早寺庙,也是有文字记载北京地区最早的佛教寺院。灵泉禅寺现仅存一座山门,山门为青砖仿木结构,歇山式大脊、筒瓦顶,有吻兽、垂兽,四角悬风铃,石刻件拼砌发券门洞,门额有“灵泉禅寺”石刻。后来的灵泉禅寺曾一度变为一座小学,不过如今也已经不再使用了。
灵泉银杏
在灵泉禅寺遗址院内,长有两棵树龄达几百年的高大银杏树,为国家二级古树。这两棵树本来都为雄性,不能结果,但奇特的是,其中西侧的一棵银杏树上长有一雌性“树椎”,长120厘米,直径20多厘米,树椎向上的一枝每年结果。有人说,这一树椎是先人将雌枝嫁接在雄树上而长成的。看来住在这里的僧人或村民几百年前就已掌握了高超的银杏树嫁接技术,这在今天也不易。
南海火龙王庙
南海火龙王庙位于灵水村西。相传建于金代,明嘉靖十五年(1536年)重建。南海火龙王庙坐北朝南,山门为青砖歇山式建筑,顶正脊有吻兽,筒瓦覆顶。券洞上部嵌青砖刻匾,周围刻有莲瓣,额题“南海火龙王庙”并有款刻“大明嘉靖岁次丙申(1536)重阳吉日造,曾林乡重修”。如今正在修缮中,预计年底前完工。
天仙圣母庙
天仙圣母庙建于清代康熙十九年(1680),位于南海火龙王庙北侧,坐北朝南,山门硬山大脊,砖吻兽。二门建于山石砌筑的平台上。正殿硬山式,筒瓦覆顶,排檐滴水。五架梁,殿内梁枋施以龙之彩绘,活龙活现,气宇非凡,尤其是龙的一对眼睛,雕得炯炯有神,让人疑似龙就要从梁上跃下来。
食/住
凤鸣客栈
凤鸣客栈2003年就已经开始营业了,是灵水村最早一批开始搞民俗接待的农家院,也是最早可以洗澡的农家院。老板杨大姐是个地地道道的本地通,说起村里的历史和景观可谓头头是道。菜品可以根据客人的要求来做,荤素随意搭配。这里既有可以住多人的大通铺,也有带卫生间的双人标准间。
价格:三餐一宿100~120元/人
电话:61817830、13716789443
地址:北京市门头沟区斋堂镇灵水村49号
春承农家院
春承农家院的特色菜是烤全羊和烤羊腿,还有各种野菜山味。农家院可以接待20余人。值得一提的是,这里的烤全羊可都是现杀的哦,所以十分新鲜。但是宰羊的过程着实有点血腥,大家还是不看为妙!
价格:三餐一宿100~160元/人
电话:13269357686
地址:北京市门头沟区斋堂镇灵水村188号
行
公交路线:乘坐地铁1号线在“苹果园”站下车,从A口出来向西南方向步行320米,乘坐892路车,在“军响” 站下车,再步行前往灵水村。
自驾路线:莲石路、阜石路至门头沟,沿109国道一路行驶,经雁翅到达斋堂,见一路标指向灵水村右转,再走约4公里即到。
【周边乡村慢慢游】
见识完灵水村的清灵水秀,不妨再去周边走走逛逛。古朴幽静的爨底下村,承载红色记忆的马栏村,神秘静美的太子墓村,恬静质朴的碣石村,每个村落都好似一本美妙的书,值得人细细精读。
距灵水村2公里 爨底下村

爨底下村上、村下被一条长200米,最高处20米的弧形大墙分开,村前又被一条长170米的弓形墙围绕,使全村形不散而神更聚。
爨底下的“爨”字,共有30笔,读作“cuàn”。这里是北京开发比较早的古村落之一。爨底下村四面环山,位于天津关古道中。爨头下方是一处天然关隘,峡谷深邃,峭壁参天,长达 100多米,俗称一线天,堪称天险。爨底下村古民宅整体建筑规划严谨,局部装饰独具匠心 ,保留完整的76套(689间)明清四合院,将一幅古朴、完整的“清代民居图”展现给了世人。古民居以清代四合院为主体,基本由正房、倒座和左右厢房围合而成,部分设有耳房、罩房。主要分为山地四合院、双店式四合院及店铺式四合院。爨底下街道、胡同多用青石、灰石、紫石板铺路,坚固美观。这里有清康熙四年(1665年)修建的伏魔龙神圣庙,村南有娘娘庙。村内原有五道庙,爨头山上原有山神庙,插关岭子下有龙王庙,村北山上有魁星庙。这里有很多特色产品供游客挑选购买,比如野山茶、蜂蜜、杂粮等。
地址:北京市门头沟区斋堂镇爨底下村
自驾路线:沿阜石路西行至门头沟——双峪环岛右转——沿 109国道行驶 85公里处——下国道 5公里即达
距灵水村6.3公里 马栏村
马栏村明代的时候是圈放马匹之地,村名正是由此而来。走进村子,青石路、灰墙红瓦,清新干净的环境让人眼前一亮。石板路的中间有一条用红砖铺成的砖线,沿着这条线,可以看见院落的墙上有明显的提示牌——“冀热察挺进军司令部警卫班旧址”。1939年10月,萧克将军领导的八路军冀热察挺进军进驻马栏村,司令部设在村中一四合院内,成为冀热察挺进军的指挥中心。现在村中尚存各团团部、医院、枪械所、弹药库等遗址。1997年,村里将四合院整修,北房恢复当年司令部旧貌,桌、椅、文件柜等均按原样陈列,东、西、南房开辟为展室,以图片、绘画、文字解说和数百件实物为内容,展现当年挺进军的战斗历程。在司令部旧址东北侧另建录像室,可容100多人同时观看有关平西抗日斗争的录像片。
地址:北京市门头沟区斋堂镇马栏村
自驾路线:莲石西路——石门营环岛——石担路——109国道——斋堂——马栏村
距灵水村19.8公里 太子墓村
关于“太子墓村”的村名,还有一个美丽的传说。传说明代永乐年间,有太子巡幸西山,沿京西古道翻山越岭,至此小驻时,吃到当地产的沙果,奇香无比,可惜果实太小,遂命人将沙果与苹果嫁接,所得果实,香味如沙果,果大如苹果。当地人感谢太子关心农事,将所嫁接之树称之为太子木。而太子也仰慕当地民风淳朴,知恩有报,文人则雅称之为太子慕。太子死后,又葬于此地,人们遂称此地为太子墓。但这毕竟是传说,不过太子墓的苹果却名不虚传。太子墓村所产的富士苹果,其味甘甜,其果少渣,其色鲜艳,其形整齐。这里苹果在栽种时的讲究就非常多,就拿为苹果套纸袋来说吧,为了防止果实受到虫咬,保证颜色均匀鲜艳,村民要为每个即将成熟的苹果套袋。纸袋外层剥开十天左右,再将红色里层剥开,以使果实逐渐上色。剥袋时,必须在下午3点以后,以防阳光曝晒苹果。颜色不匀时,还要转动剥开的纸袋。摘果时像捡鸡蛋那样,轻拿轻放,绝不能使苹果有磕碰。装箱时,每个苹果还要套上网兜。被如此精心呵护的果实,怎么会不香甜可口呢?
地址:北京市门头沟区雁翅镇太子墓村
自驾路线:安家庄岔道口——109国道——雁翅火车站——芹峪口检查站——左转继续沿109国道行驶——太子墓村
距灵水村23.9公里 碣石村
驾车沿着109国道向西行驶,便来到了群山环绕的雁翅镇碣石村。据说,曾有一只美丽的五彩神雁落在这里,最终幻化成一片形状如同大雁翅膀的山脉,因此称为雁翅。在雁翅镇的许多村落中,都有保存完好的明清古民居。其中,分布比较集中的是碣石、苇子水和黄土贵3村。碣石古村分布着全镇数量最大的古民居,包括二合院14座、三合院27座、四合院18座。各类院落都具有明显的古代院落特征,并且风格各异。这些建筑在保留历史原貌的基础上,也留下了近现代史的痕迹。村中许多墙上至今依然可以清楚地看到抗日战争、解放后等不同历史时期的宣传标语和壁画。在村子转上一圈,山上山下,田间地头,村里村外井口密布,到处都能看到大大小小的水井。传说碣石村原有72眼井,明朝时,村里就已有井几十眼。到清末,井的数量不断增加,最多时达到70多眼。现有56眼,井深大多在3米左右,其中30多个生活用水的水井分布在村子周围,水质纯正,清凉可口,因为矿物质含量全,饮用能起到延年益寿的功效。所以,村里长寿的村民很多。
地址:北京市门头沟区雁翅镇碣石村
自驾路线:阜石路至三家店——109国道——青白村——碣石村 【最美乡村指路牌】
古村落是这样一个地方,初识时,感觉平平,离开时,难舍难分。直到那一刻,才知道自己已经不知不觉沉醉在一路上美妙的风景和古老的传说中。

吉家营村
吉家营村三面环山,位于密云县的最远郊,处在一块环境优雅的小盆地里。据村民介绍,吉家营原名吉家庄,始建于明万历年间,距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东、西两个城门便是这个历尽沧桑的村落的最好证明。靠近城门两侧的城墙也基本保存下来,但其余的部分大都损毁。城墙内的院落多是建成之初便形成的,布局沿街巷分布,较为自由,而城外的院落看起来年代较新,布局也比较规整,但外观还是延续了以前的建筑风格。
地址:北京市密云县新城子镇吉家营村
自驾线路:上京承高速,到司马台长城出口下高速,右转,沿新城子方向往南。
长峪城村
长峪城村在昌平区最西北部海拔800余米的一座高山上,它西邻门头沟区和河北怀来县,北临延庆,为四县的交界。长峪城分新旧两个城,旧城建于明正德十五年(公元1520年),城跨东西两侧山上,设南北城门两座,新城建于公元1573年,新旧二城相连,形成了南北两道防线。别看村子不大,这里却有5处文保单位,虽然有的寺庙里面的佛像神龛都已经不在了,但村民还是会去庙里祭拜,似乎已经形成了一种习惯。现在可以看到的寺庙有永兴寺、祯王庙、关帝庙、菩萨庙、镇潭龙庙。
地址:北京市昌平区流村镇长峪城村
自驾线路:北京市区走京藏高速到昌平或南口下,到流村镇环岛,向西南走西峰山、高口一线(北西岭路),到长峪城民俗村路牌左转一直走即到。

昌平区流村镇长峪城村近百年来一直保留着唱社戏的风俗。

长峪城村城内外有完整的瓮城、城墙、古屋和寺庙,城墙把村子分为新旧两个城池,古城和古庙的存在印证了长峪城的悠久历史。
千军台村
如今,千军台村已经属于千军台社区,社区还包括庄户村等共4个村子。千军台村、庄户村每年正月十五、十六两日都会举办古幡盛会,充满了明清古代遗风。其热闹程度不亚于春节,两个村的村民都会参与其中,如今也有越来越多的非本地人闻讯前往参加此盛会。千军台社区还有三教宝、黑牛寺桥、千军台村老桥这三个文保单位,其中庄户村龙泉庵的三教宝殿供奉释迦牟尼、老子、孔子,体现了三教合一的思想,是古幡会民俗节的重要活动场所之一。
地址:北京市门头沟区清水涧沟西端千军台村
自驾线路:阜石路到六环后进入涿鹿入口方向,进入109国道,在下安路驶入木城涧路,到达大台街道办事处,继续沿着木城涧路前行,经过庄户村即到。
司马台村
司马台村位于古北口镇东部,司马台长城脚下。司马台新村实行乡村酒店式的经营模式,村里专门设立了游客服务中心,房间统一定价,卧具统一消毒,入住和结算都在游客服务中心完成,农家乐不得私自接待游客。入住司马台民俗新村的游客,不仅可以游览“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古北口镇古镇区,攀登原汁原味的蟠龙山长城,漫步皇家古御道,还可以体验长城脚下传奇的戍边文化,品尝精美的古镇小吃。
地址:北京市密云县古北口镇司马台村
自驾线路:京承高速密云城东出口上101国道,往司马台长城方向行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