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时尚 时装

时尚圈的新教父们在崛起

精品购物指南

关注

导语:时装周拉开帷幕,设计师们进入年度验收成绩的忙碌季节。打从两年前开始,欧洲几大品牌陆续完成设计师新老交替的工作:Raf Simons接替了John Galliano成了Dior的创意总监;他的老东家YSL甩开了亲密合作了多年的Stefano Pilati,重新找来告别设计圈5年的天才设计师Hedi Slimane;而青春洋溢的Alexander Wang则欢欣雀跃地投向了老牌Balenciaga的怀抱。新一轮洗牌结束后,新官上任的诸位大牌设计师们逐步走上各自崛起壮大的道路。

“新教父”进阶技一: 帮衬自己

Top 级的设计师都很自觉,明白作为缔造潮流的重要角色之一,除了要有将设计风格私有化、个性化的基本素质之外,还要多领域、全方位、不遗余力地大大展示如何“做自己”的能耐,这才有利于为拥趸们制造谈资。

亚历山大-王抽空接广告

T台总是在为舆论创造新的话题设计师,但能真正扛得住时尚圈喜新厌旧洗礼的新生代明星设计师却不多。而王大仁(Alexander Wang)算是个中翘楚,他最擅长自由不羁地扮演自己的形象大使。

穿着万年不变的灰黑色系休闲服,挂着一脸没心没肺的傻乐劲,飘着一头姑娘般乌黑的长发满场飞——以上估计是大家最熟悉的Alexander Wang的经典形象。这位未满30岁的华裔设计师,有昆虫恐惧症,爱吃一种叫做banhmi的越南三明治,因为喜欢层次感所以总喜欢以设计外套和夹克展开一个新的系列——以上种种怪癖或爱好又适时地为他的个人形象加上了可爱分。

其实被媒体戏称为新晋优质偶像的Alexander Wang绝对实至名归,外形讨喜可人,自创品牌叫好又叫座,设计界几个大奖拿到手软,又被时尚圈女魔头Anna Wintour点名关照……如此荣宠,镁光灯想不聚焦他都难!小王同学也很给力地从不叫人失望,不时地干点新鲜事儿,娱乐娱乐自己,顺便为最怕无聊没趣的时尚圈攒点谈资。除了要扮演好Balenciaga品牌新晋创意总监的角色,打理好自己名下两个品牌Alexander Wang和T by Alexander Wang的工作,再与男装网站Mr. Porter见缝插针地合作,在新品淡季推出个胶囊系列,总之要让人感觉他无处不在。

最近,Alexander Wang还抽空担任了国际羊毛局(Woolmark Company)的新一任形象大使,和一只乖巧的美利奴羊一同出镜最新广告大片。要知道Alexander Wang手里可捏着Balenciaga、Alexander Wang和T by Alexander Wang 3个品牌的大权,也没为它们亲自上阵拍过广告,他自己都说“在广告中看到自己有种超乎现实的感觉”。至于为什么Alexander Wang会将自己的广告处女秀献给了国际羊毛局,重新来捋一捋国际羊毛局近年来合作的设计师名单就很容易理解——Vivian Westwood、Mark Jacobs、Giorgio Armani、Donnadella Versace等等,全都是顶级大腕。这就意味着,Alexander Wang此举继去年年底接任Balenciaga设计师之后,再次顺利地巩固了自己A-List设计师的地位。而国际羊毛局官方也表示,Alexander Wang是新一代设计师的代表人物,在造型、风格和整体感觉上更加现代。

“我想创造一些很乐观、很振奋人心、纯洁的东西。这就是我愿景的结果。”显然Alexander Wang就是这么身体力行的,坚决地发挥了华裔设计师骨子里就有的疯狂工作的基因,抓紧一切时机畅所欲言。连音乐界的人士也忍不住将他唱进歌里——Justin Timberlake的热门单曲Suit & Tie里也提到了Alexander Wang的品牌。而Kanya West更是在新歌中唱道:“现在所有的黑人都把钱花在Alexander Wang里,像是新奴隶。”看来,当一个实至名归的“大王”对于Alexander Wang来说是早晚的事情。

朱利安-麦克唐纳德要秀舞技

另一位同时遭媒体和消费群喜爱的英国设计师朱利安-麦克唐纳德(Julien Macdonald)则更喜欢以一副奢华艳丽的姿态高调而骄傲地做自己。

不久前还传出,他将以选手的身份参加BBC的热门真人秀舞蹈节目《舞动奇迹》。这档舞蹈节目的优胜者将得到10万英镑的奖金。我们相信Julien哥不差钱,他只是重在参与。要知道他从小的梦想是成为踢踏舞舞蹈家,只是半道一不留神发现自己还有面料设计的天赋,于是正经地做起了设计师。目前看来,朱利安-麦克唐纳德的发言人拒绝对这一消息发表评论,但是秉承着所有的时尚圈传闻80%都发展成真定律,也让众看官可以好好期待一下。至少如果参赛,他本人的表演服装肯定不需要制片方操心。那句话怎么说来着?不想当舞蹈演员的设计师不是好观众。

这位面料设计的天才设计师在1997年就发布了自己的同名品牌,喜欢用金属色和亮片的搭配,并结合其惯用的针织设计将服装做出一股金碧辉煌的奢华气息,以及连带传递出现代城市特有的冷冰冰的表情。全球众多名流都是他的粉丝,包括 Beyonce Knowles、Kristen Stewart 和 Florence Welch等等。早在2000年朱利安-麦克唐纳德28岁时,就受到巴黎高级时装GIVENCHY的邀请并取代了 Alexander McQueen成为首席设计师。2001年他获得了英国年度设计师称号。2006年,为了为环保出一份力,朱利安-麦克唐纳德宣布拒绝设计毛皮服装,尽管这差点断送了他的商业前途,却为他带来了英国女王授予的OBE(英帝国勋章)。2013年2月,朱利安-麦克唐纳德在缺席伦敦时装周两年后重新以流光溢彩的长裙,高端大气地杀回T台。

马克-雅可布:“我都能做到!”

小马哥过了知天命的年纪后越发傲娇起来。他也是最不吝惜拿个人形象四处表达自己是个发光体的奇葩。扮怪兽逗乐,穿透视裙出席庆典,用花睡衣和大帅哥贝克汉姆搏曝光率,全裸出镜为品牌拍广告片,在顶级时装杂志的大片里抱模特大腿……反正就是要告诉众人,“我想做到的,和你们想要我做到的,我都能做到!也许我永远成不了LV,但是我已经是马克·雅可布”。于是我们看到他在Louis Vuitton的主秀里藏着心里的各种小心思,然后在自己的后花园Mark Jacobs和Mark by Mark Jacobs里大玩特玩。把他所创的GRUNGE着装哲学和波希米亚的浪荡态度一并倒进时尚圈,并没着没调地混搭自己的形象,总之是让你们颠颠地粉上他然后买单。

“新教父”进阶技二: 酷摆概念

时尚是艺术,时尚又是生意。因此产生了一个永远无法被定义的议题——时装应该更多创新,还是遵循传统?应该不断突破革新,还是将受欢迎放在首位?其实对于那些教父级的设计师们而言,这些都不是问题。

时尚圈里很难有设计师像艾迪-斯理曼(Hedi Slimane)那样“不爱发力”,却顶着天才设计师的光环过了好多年,还狠狠地定义过一个时代的男性审美。无论当初他从Dior Homme如何云淡风轻地以一派“挥挥手不带走一片云朵”的姿态离开,还是他在2012年重新以YSL设计总监的身份回归,争议风波从来就没停止过。

不过这一切在艾迪-斯理曼眼里,好像都挺无所谓的。先是不紧不慢地将Yves Saint Laurent(YSL)系列改名Saint Laurent Paris(SLP),看似漫不经心,又在业内外引起了一场轩然大波。虽说众时尚盟友们纷纷列队支持,卡尔-拉格菲尔德也觉得“这样的决定很有意思,并且对于品牌来说十分重要。这些新鲜的元素都是时尚圈所需要的”。即便如此仍挡不住来自四面八方的骂声。而在艾迪-斯理曼为更名后的SLP设计了两季男装、四季女装秀后,媒体、时尚评论人、大众似乎更是骂声不断。有人说他现在还执意走以前Dior Homme瘦到尖叫的路线,有人嫌他把高贵的YSL做成了摇滚明星的设计,呈现出一种彻头彻尾的美国风格,即使是向大师致敬的吸烟装,也被他用颓靡、酷劲十足的洛杉矶风格包裹了起来,紧致的轮廓仍然不适合任何丰腴的体型。不过,就像当年以“因为我喜爱极其纤瘦又长得精巧标致的男生,完全没有考虑别人的感受”,应对抨击他给男装塑造的纤细典型只是在玩玩同性色情噱头的质疑那样,艾迪-斯理曼对舆论的态度仿佛仍是个旁观的局外人。对于他而言,“时尚是绝对的打破常规,并且以一种让人欣喜的方式打破常规。我喜欢一场精心策划、充满情感的走秀活动带来的神圣仪式感。我一向对于时尚的这一方面乐此不疲。T台走秀,这是人类智慧的一种体现,只有深谙此道的人才能在这场美丽游行中挖掘出隐藏的代码。”

其实得益于时尚行业不断攀升的社会地位,如今已是奢侈品牌与明星设计师共存的时代。之前已经有品牌为迎合现任设计师需求做出名称上的调整先例:如Givenchy为突出现任设计师而将成衣线改名为Givenchy by Riccardo Tisci;其实无论怎么改,用意都是让顾客能够更好地关注设计本身,因此设计者的实力才是至关重要的决定因素,强悍如Riccardo Tisci,即使将Givenchy从优雅代表转变成哥特化身,照样赢得满堂彩。

而艾迪-斯理曼的成衣发布更体现了他的自我意识,他的设计还有众多明星朋友、粉丝的追捧,就算衣服贵到天价,也照入不误。世界各地的买手们因此更加争相采购,他们最大的顾虑就是如何更早地收到订单。在2013年第一季这个全球奢侈品业增长缓慢的瓶颈时期,SLP的收入惊人地增加了16.9%。如此好的销售数字,也让高层决定将品牌更多的策略性任务交给艾迪-斯理曼掌控。正如Kate Moss感受到的那样,他的设计依然有着巨星般的光芒,普通消费者仍会为此着迷并愿意买单,此前由于他的坚持,就令一股Grunge风大行其道。《Vogue》法国版9月号,更是将Grunge一词直接印在了封面上,不停地提醒热爱时髦的人们,这个秋冬,千万不要错过它!而这些,仅仅是“艾迪-斯理曼魔力”回归的初始罢了。

“新教父”进阶技三: 活用新媒体

克里斯托弗-贝利曾经这样形容过品牌整治的过程: “我们发现它就像一块钻石一样,由于深埋土里而变得灰暗且污浊,我们所要做的就是让他重新绽放应有的光芒。”

另一位锐意改革的先锋设计师是Burberry的现任创意总监克里斯托弗-贝利(Christopher Bailey),某种意义上,他与艾迪-斯理曼有一定相似处,都爱当个名利场的旁观者。克里斯托弗-贝利告诉自己“真实的世界永远比名流们的世界更有趣。浮华的东西只是表面,唾手可得,并不需要天赋”。

12年前,在克里斯托弗-贝利进入Burberry担任创意总监之初,Burberry品牌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低迷时期。克里斯托弗-贝利必须既要保持Burberry经典鲜明的英伦形象,又要摆脱“只有老男人才会购买的老掉牙品牌”这样的残酷现实,最终打开年轻消费者的庞大市场。克里斯托弗-贝利曾经这样形容过品牌整治的过程:“我们发现它就像一块钻石一样,由于深埋土里而变得灰暗且污浊,我们所要做的就是让他重新绽放应有的光芒。”

在Burberry的这十几年间,克里斯托弗-贝利不仅以Burberry Prorsum将品牌带回高级时装的舞台,更是将社交媒体引入品牌宣传,同时扮演着幕前以及幕后的角色,而与现任CEO Angela Ahrendts天衣无缝的配合也被人们比喻为创意之阴与商业之阳的完美融合。克里斯托弗-贝利为Burberry Prorsum设计的首个男装系列甫一出炉,便在当年的米兰时装周上被捧为圭臬,将掌声与票房一并收入囊中。这一年,Burberry 的业绩如火箭冲天般提升了30%。除了在时装上的改头换面,在品牌的推广方面克里斯托弗-贝利更是摒弃了所有传统的方式,而直接以新媒体的形式进军年轻市场。这也是克里斯托弗-贝利不同于其他时装设计师的一点。在2009年,同时也是克里斯托弗-贝利成为Burberry首席创意执行官的那年,品牌的Art of the Trench,一个专门用来展示街拍照片的网站全新上线,网站与街拍博客联合,通过街拍摄影师抓取到了人们身着Burberry经典款风衣时的造型。经典的造型通过前沿的形式表达,正是Burberry所要打造的“既保持了鲜明的英伦形象,又在宣传方式上年轻化”。而新媒体,作为克里斯托弗-贝利的全新武器,为Burberry重新塑造品牌形象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克里斯托弗-贝利不仅让传统的英伦文化在网络2.0的时代继续绽放,也使得这个经典的品牌得以延续。

时尚“大爷”们还会怎么玩

Karl Lagerfeld 时尚大帝卡尔-拉格菲尔德

他的精力似乎越老越充沛,近七旬时突然悟出了活在当下的道理,积极减重,把自己弄得像个新人,穿着Dior Homme纤瘦的鸡腿裤,说要走芦苇秆少男路线。他开书店,办影展,卖他写的减肥书,他的现状,你在任何一本时装杂志里都能看到。当老冤家Yves Saint Laurent戛然辞世,老对手Valentino宣布退休,他的纪录片《Lagerfeld Confidential》正红遍全球,并豪气冲天地对媒体说:“我的合同,可是终身合同!”

Roberto Cavalli 狂野教主罗伯特-卡沃利

这位爷爷级的设计师出生于意大利佛罗伦萨艺术世家,首先是个享受生活的艺术大师。对于时尚,他向来只走自己的路,大胆用色,性感剪裁,奢华的皮草大衣,各种化简为繁,虽说取材自然,但望眼即知,充斥着男性荷尔蒙铁定过剩的浓浓痞味。并且活到老痞到老。

Tom Ford 风格天皇汤姆-福特

他绝对是深谙放松之道的高手。在成为知名设计师前当过模特,也当过演员,据说电视上曾一度同时播出他出演的12支广告。而实际上当福特在时装设计领域获得商业和名誉的双重丰收,洒脱离开GUCCI后,他先是小试牛刀,和雅诗兰黛合作,随性地调配了自己喜欢的香水;然后在罗马开了一家电影工作室,担任起制片人,他推出的首部电影取材于日常生活。他热衷电影的理由是,“这是一种最令人兴奋的设计。你不仅仅设计了人们的衣着,还设计了整个过程,甚至生死。这种永恒感是时装所欠缺的。”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