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爱爆了的减脂食品只是智商税罢了

新浪时尚
导语:你身边有没有一种朋友,对自己要求苛刻 (可能对别人也要求苛刻),明明身材很好却偏偏把“我怎么又胖了”挂在嘴边。其实这也不怪他们炫耀优越感,而是他们只是陷入了一种 “Feeling Fat” 的情绪无法自拔。(来源:雅趣 作者:Melissa)
我有一个朋友叫亚历山大(Alexander),符合一切当今城市中产的定义,却因为“ Feeling Fat”而不快乐。 男,33岁,名校毕业,北漂,收入偏高且稳定,因为不打算为帝都房地产贡献 GDP,于是特别舍得为自己花钱。 他是高帅(相对)富,不定期单身,养猫,以此来分配属于女朋友的“感情份额”。夏天会去京都呆一周,直奔那几家米其林;冬天会去东南亚的岛上住一周,晒太阳潜水。我对他又喜欢又嫉妒,亦敌亦友,用最时髦的话术就是—— Frenemy。 我一方面羡慕他,有时候也讨厌他,他总拿自己眼里的自律标准碾压我。比如他严格计算卡路里,体脂明明只有15 %,却依然吐槽自己“胖胖的”。 他吃饭更讲究,其实就是累。从不和同事“同流合污”,什么披萨、菠萝油、牛肉松小贝这种人间美味,在他看来都是卡路里爆表、营养不均衡的垃圾食品。老板买回的八喜冰激凌,他果断拒绝,“我的幸福感来源于拒绝卡路里的诱惑”。那他平时最爱的食品? 黑巧克力、Hey Juice 排毒果汁、零度可乐、牛油果沙拉、代餐饮等。“看上去很美”又低脂,不但他喜欢,我的朋友圈也被这些玩意儿霸屏了。 于是,作为一个“只相信常识不相信营销”的程序员,我终于找到了绝地反击的机会,我要用常识来碾压他了。
因为,这些减脂食物只是“看上去很美”而已,它们并不能让你拥有八块腹肌。他们只是商家为城市中产们量身定制的消费陷阱,让你交智商税罢了。
那些为城市中产精心设计的
减脂食品消费陷阱
1
黑巧克力

每天吃少量70%以上的黑巧克力有助于减脂。
纯度高达 85% 的黑巧克力,口感苦涩醇香,和甜腻腻“增重”的牛奶巧克力不一样,吃者就觉得自己瘦了,但热量真的少了吗? 真相是: 巧克力是能量密度很大的食物,脂肪含量(尤其是饱和脂肪的含量)高达 50% (以85% 纯度的 jhornton’s 为例)。 黑巧克力之所以有助于抑制食欲,是因为“难吃”,但你摄入的热量基本与其他巧克力一致,所以绝不能简单粗暴地认为“吃黑巧克力”就不会长胖。100克黑巧克力的卡路里为 599 大卡,脂肪含量为 43 克(其中饱和脂肪 24 克)。当然,吃完黑巧克力很有饱腹感和幸福感?那也是饱和脂肪带来的。如果你能控制好数量,还是Okay的。但是用它减肥?
2
牛油果沙拉

长期食用牛油果搭配蔬菜沙拉能丰胸减肥抗衰老。
中国人接触牛油果也就 5 年的时间,但其风靡速度之惊人,互联网和社交媒体起了绝对作用。 历史消息搜索“牛油果” 查询为什么牛油果成了中产的标配? 真相是: 一只牛油果的热量约为300卡路里,相当于半斤葡萄干,牛油果的油脂含量高达15%,甚至高于猪里脊肉,和猪大排的油脂占比不相上下。 重点是,难吃,且没有味道。

牛油果与沙拉的组合备受城市中产追捧,主要原因还是—— 颜值高。但如果你认为每天都吃菜叶子就能顺利减肥,那就有点Naïve了。 沙拉酱的主要成分就是油。即使选了最清淡的日和调味汁或者意大利油醋汁,它的主要配方依然是油和醋。所以,本质上和油炒蔬菜是一样的。沙拉上再放半颗牛油果,卡路里翻倍。

很多城市中产吃牛油果沙拉是受了“低碳饮食”(只吃蔬菜和肉,不吃主食)的误导,但这样只会让内分泌失调、长痘以及不来姨妈 (别问我怎么知道的)。即使短时间内靠这种方法瘦下去了,最后还是会反弹回来的 (别问我怎么知道的 )。不可否认,蔬菜确实含有人体不可或缺的维生素、矿物质和食物纤维,但如果你想靠牛油果蔬菜沙拉减肥,呵呵。
3
减脂可乐

自从可乐、雪碧等碳酸饮料被打上“垃圾食品”的标签后,销量一度暴跌,可口可乐、百事可乐等商业巨头为了在健康时代 Survive,顺势推出了Diet Coke—— 0 卡路里可乐。 于是在麦当劳、肯德基里,你最长听到的就是“可乐加钱换零度”。 今年年初,可口可乐还推出了“减脂可乐”,在 470 毫升的零度可乐中加入 5 克膳食纤维(糊精),看上去越来越健康的“假可乐”已经进入了日本的“特保饮料”行列。

真相是: 零度可乐用阿斯巴甜(一种常见的甜味剂)替代了蔗糖,影响消化菌群,造成代谢紊乱,让你胃口大开,吃更多。关键是,零度可乐,实在难以下咽。
1、 零度可乐让你食欲大开并爱吃甜食 比如,我平时去麦当劳,没有加冰可乐我就只能吃一个汉堡,因为太干了。但是有了冒着泡泡的可乐,除了套餐外,我还能再吃两个鸡翅或一个甜筒。喝了可乐,即使是0卡路里的零度可乐,我就会想吃更多东西。

2、 代糖让你上瘾,打破生活规律 大多数人都有这样的体会,一个人开始喝可乐,周围的人都开始想喝可乐了。是的,人工甜味剂会让你对同为加工食品的东西上瘾 —— 当你喝可乐的时候,你的脑子会自动指挥你再吃点别的,比如薯片、蛋糕等,而且一吃就停不下来,反而会增重。 所谓的减脂可乐,只是噱头,毕竟只含有5克的膳食纤维,根本没法降低血糖,这其实只是可乐公司响应市场需求的一个把戏。
4
酵素、青汁

国贸CBD写字楼,每个白领的桌子上都摆着绿油油的“某麦若叶”。他们坚信,“喝青汁等于吃蔬菜”。
真相是:
酵素由于加入润肠成分能缓解便秘,而“燃脂”却背道而驰。 减肥要减少肠道对脂肪的吸收,然而酵素能促进脂肪的分解,而脂肪分解得越快,反而会更利于肠道吸收,因此“喝青汁能减肥”只是智商税罢了。 而且,它真的难喝,无论水、牛奶、椰汁,都不搭。
5
代餐饮

“轻断食”的概念刷爆城市中产的朋友圈,没有“三天不吃饭只喝排毒果汁”的经历感觉没法混圈子了。 按照中国营养学会的标准,18-50 岁的中国轻体力活动女性每日需要大概1800千卡,而代餐系列一般不超过 300 卡,如果一天有两顿都用代餐,那确实是可以饿瘦的。 但目前市面上早就不流行饿瘦的“筷子腿”了好嘛?现在追求的都是肌肉线条饱满的美腿翘臀,而且现在挨饿,以后都是要还的。 真相是: 轻断食确实能让你短期内减重,但减轻的是水分和肌肉,并不是脂肪,而且会造成以下后果:
1、 营养不良,情绪不稳定,暴躁易怒。 比如你的老板最容易在饭前发火,很有可能是饿了。另外,女性长期如此还会闭经。为了瘦,连命都不要了吗?
2、 迅速反弹,掉肉的速度有多快,反弹的速度就有多快。
3、 难以忍受的难喝。 但这些看上去很美的“减肥食品”为什么依然流行于城市中产的朋友圈? 毕竟每个人都想控制自己的身体,尤其是对自己有更高要求的城市中产,但真正的健康和忙碌的生活之间似乎总是有不可跨越的鸿沟。那些提供看似轻松的健康生活方式的公司,就成了这里面的最大赢家。
城市中产为什么那么怕胖?
芭芭拉·艾伦里奇在《堕落的恐惧──中产阶级的内心生活》中描述了与其光鲜亮丽外表不一致的一面:城市中产为什么总是陷入债务泥潭,是因为他们会买下大房子、珠宝、皮衣、宝石、游艇等奢侈品来“看上去很富有”,但他们的消费欲望远远在消费能力之下。 城市中产们唯一的资本是知识和技能。但在社会结构中,区分不同阶层除了钱,还有可以动用的社会资源 —— 权威、影响力、话语权等。

焦虑,让他们对身材管理格外上心。因为在他们的认知体系里,胖就等于穷以及自律能力差。

英国 ITV 著名阶层固化纪录片《56 UP》持续49年的拍摄论证了一个事实: 那些精英阶层的孩子们,长大后无不身材修长气质优雅,稳定地处在中产阶级这个梯度里;而生活在底层的,大部分身材臃肿不修边幅。
想要的永远比拥有的多
城市中产们背负更重要的社会责任,有更强的自我驱动力,但其“急功近利”的特点又十分突出,毕竟其能力还未达到其欲望的要求。
慢慢来,可能比较快
所以,有些城市中产就落入那些“健康生活方式”的消费陷阱,殊不知,“ 慢慢来,可能比较快”。 减脂如此,阶层晋升,更是如此。
完美了,然后呢?
退一步讲,就算你只吃这些“卡路里安全食品”,不爱你的人还是不爱你,升职加薪还是没有你,小确丧也永远存在,只是貌似你更加不开心了,并陷入了“ 我都这么苛刻了为什么还是这么胖 ”的恶性循环。 或者,城市中产的身份标签,本身就是一种消费陷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