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时尚

马提尼杯为什么长成这样

新浪时尚

关注

导语:一个倒三角形,下面一条竖线,再一条短横线,构成了马提尼杯简洁的轮廓。这样的轮廓你大概在一公里开外就能识别出来。(来源:酒斛网 作者:尚饮)

1958年《时代周刊》的一篇文章将马提尼杯称为“我们(美国)文明的象征”。鸡尾酒的世界里也许没有什么能像马提尼杯这样具有象征性,虽然并不是所有人都喜欢它。

喜欢它的人认为它代表了成熟稳健有修养、style、好酒的同义词。

20161026110036_63371

不喜欢它的人觉得它外形浮夸(适合007这样的高调型男凹造型)且不实用——拿在手里哪怕是轻轻一晃都有可能把酒洒出来。喝酒时你还得弯着脖子低着头,把脑袋悬在酒杯上方小心啜饮。酒杯一旦倾斜过度,酒就会从嘴角流出来,窘迫得好像是对着脸盆喝酒一样。

关于马提尼杯为什么长成这样的说法不一。有种观点是“适者生存”的法则塑造了杯型,因为禁酒令时期在非法酒吧里喝酒要时刻准备警察突袭,它宽阔的杯沿很容易一下把酒倒掉,有的说阔口形成的表面张力有助于快速散发金酒的香气,而细长的杯脚自然是为了防止手上的温度加热酒液。

许多人认为马提尼杯来自摩登时代。1925年巴黎世博会首次亮相,但并没有立刻吸引人们关注的这款酒杯是传统阔口香槟杯(coupe)的现代设计版。

在用了多年的刻花、带装饰的精巧外形复杂的玻璃杯后,人们认为马提尼杯简单的几何形轮廓象征了现代和摩登。David Wondrich在《Imbible!》一书里提到,这款杯子最初其实就是用来喝香槟的。你可以在1920年代的许多电影里找到场景。

与此同时,马提尼作为一款鸡尾酒正迅速获得青睐。禁酒令时期,传统上仅向男性开放的沙龙和宾馆大多退出行业,男人女人同在酒吧饮酒成为新的鸡尾酒文化。1930年代以Nick和Nora这对喜欢一边喝着马提尼一边破案的夫妇为主角的电影The Thin Man就是一种代表性的记录。

鸡尾酒走出酒吧,进入家庭,为调酒增添了一种仪式感。1930年代,在家里调酒成为一种男人的艺术。此外,家庭调酒工具的市场得以开辟。产品设计从当时的现代/摩登主义建筑、内装和家具中获得的审美灵感,越来越多线条简洁、几何形状的玻璃器皿收到欢迎。

 摩登建筑 摩登建筑
 摩登建筑 摩登建筑
 电影Metropolis中的摩登世界 电影Metropolis中的摩登世界

到了1940年代,新的鸡尾酒文化和新的鸡尾酒杯终于合体。正是在这个时代,这种鸡尾酒杯变得为大众所熟知。至少在口头上,这种杯子被直接称为马提尼杯。

然而同样也是在1940年代,马提尼发生了变化。当建筑风格开始转向粗野主义(Brutalism),马提尼也开始变得干而又干,伏特加开始取代金酒,搅拌的仪式感被加冰摇酒取代,摩登主义的审美情趣被极端主义所取代,这成了马提尼衰落的征兆。

曾经是常见于美国广大中产家庭的一杯普通鸡尾酒,在口味变得越来越干的同时,也越来越象征着无度饮酒以及美国大公司精英生活的平庸无趣。有人说纯净透明的这杯酒饮仿佛透射出工作生活的纯净透明——或者说无聊——它缺少现实生活中的情感介入和混乱。

也许这就是所谓的盛极而衰。两个年代的衰退后,马提尼终于在1970年代被潮流彻底抛弃,并成为形象负面的“人民公敌”。《时尚先生(Esquire)》杂志不仅形容其“味道苦涩,像药一样”,并认为它代表了“虚伪的中产阶级价值观,社交中的虚荣和趋炎附势,疲态毕现的无度饮酒生活方式以及潜在的受虐倾向。”

1976年,卡特与福特在进行总统选举辩论时还提到,美国的工薪阶级大众在资助(富人们)“50美元的马提尼午餐”(点击这里查看尚饮关于“三巡马提尼午餐”的介绍)。马提尼的名声成了富有和保守的代名词,其形象灾难性好比今天将其与川普相提并论。

到了1980和1990年代,马提尼杯也就沦落到了与外形低廉的水果味伏特加为伍的境地。

尽管当今鸡尾酒的复兴让马提尼多少摆脱了那些负面形象。有人对马提尼杯做了创新,出现了各式各样的变体,有的看起来十分后现代。

Designs by Lolita推出了手绘马提尼杯,风格各异。有的是节庆气氛,有的像城市涂鸦。杯子的底部则印有鸡尾酒配方。每一款杯子都是针对某种情绪和境遇而制作,有点自带鸡汤的马提尼杯的意思。

也有调酒师已经将目光放到了禁酒令之前的Jerry Thomas的那个时代,而当时阔口香槟杯才是用来喝马提尼的杯子,也有人用Nick & Nora杯来装马提尼。潮流轮回,这么说来,马提尼和马提尼杯之间的亲密关系似乎受到来自更经典的杯型的威胁。同样是因为象征意义,马提尼杯走上了两条不同的道路。

马提尼杯真的就此退出舞台了吗?怕是还找不出来别的杯型能像马提尼杯这样一杯胜千言。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