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新机场被评为“七大奇迹” 这波开挂的机场设计你站谁?

新浪时尚
导语:近日,一组关于北京新机场的照片刷爆了朋友圈,这座外形酷似一个海星的新机场预计将于2019年7月启用。(@Rachel)
虽然最终命名还未确认,但是这座造型别致,被网友戏称为“外星人基地”的新机场已经被英媒评为“新世界七大奇迹”之榜首,建成后也将是世界上最大的空港,啧啧啧,厉害了。


金色的外观,满满的现代科技感,360度俯看就已经足够震撼了,除了期待之外,是不是也感到好奇,里面究竟是什么样的呢?有什么样的设计亮点?接下来就跟我们一起来全面了解下这座酷炫的新机场吧!

全球最大机场 可不只是随便说说
北京新机场位于永定河北岸,北京市大兴区礼贤镇、榆垡镇和河北省廊坊市广阳区之间,总占地4.1万亩,总投资800亿。

如果你对4.1万亩没概念,那可以告诉你,这相当于63个天安门广场的大小。

这里初期共规划建设7条跑道,远期(2040年)预计客流吞吐量1亿人次以上。

除了面积上惊人之外,这座新机场还有着特殊的意义,它将会是京津冀的混合交通枢纽,并且以其为中心在周围形成中国最大的空地一体化交通枢纽。

顶级设计师团队 奇特外观颠覆想象
你对它的第一印象是什么?其实它的外观灵感来自于我们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元素——凤凰,《山海经》中有“凤凰,见则天下安宁”,自古有着吉祥和谐的象征。如此设计意义为“凤凰展翅”,与北京首都国际机场形成“龙凤呈祥”的布局,可以说是非常特别了。

而它的设计方案也是集体智慧的结晶,法国巴黎机场集团建筑设计公司ADPI扎哈·哈迪德及一众建筑设计师成立联合团队完善ADPI的方案,本地建筑事务所做实施前的最后准备。

设计师扎哈·哈迪德
遗憾的是,扎哈·哈迪德于2016年3月因心脏病在美国迈阿密病逝,北京新机场的设计项目是她首次挑战机场设计方案,填补了她建筑设计生涯的一项空白。
内部犹如钢铁森林 史上施工难度最高的航站楼
除造型奇特之外,新航站楼的内部构造也很是惊人。从外面看航站楼的屋顶是由一个中央天窗以及6个条形天窗外加8个气泡窗和贯穿指廊中部采光带组成,可以充分吸收自然光,保持内部结构的充足采光。

实际上整个航站楼一共使用了12800块玻璃,其中屋顶用玻璃8000多块。由于屋顶采用流线曲面构造,所以每块玻璃都有己独特的角度,8000多块玻璃没有两块是完全一样的。

整齐排列的铝网根据屋面曲面变化而有不同角度,不仅可以避免强烈日照直射内部,还能满足航站楼日常自然采光需求,果然连一块玻璃这样的细节也经过如此精密设计。

作为全球最大的机场航站楼,它的屋盖钢架构的投影面积就达到 18 万平米,相当于 25 个标准足球场。如此庞大的屋盖仅用了 8 根 C 形柱作支撑,可以将鸟巢完整的放进来。

也正是因为这些复杂庞大的钢架结构,这座新机场被称为史上施工难度最高的航站楼。
现在还不能亲眼见到它的真容,先来看看它的效果图吧~







机场被誉为现代社会的金字塔,也是一个城市的重要地标之一。它不仅需要从侧面展示当地风貌人情还需要更多人性化体验。由建筑师精心打造的杰作绝不只是简单的旅途驿站,或许你只是匆匆路过,但这些机场所表现出来的艺术感染力却能让你久久不忘。
领略了北京机场的特色,是不是还觉得意犹未尽?那就跟着我们就来看看这些新颖且独到的机场设计吧!
鲜活的怪诞岩石群
新西兰惠灵顿国际机场
Wellington international airport
Studio Pacific Architecture设计工作室&设计师Warren、Mahoney
新西兰惠灵顿国际机场是新西兰三大国际机场之一,由美国Studio Pacific Architecture设计工作室和新西兰建筑设计师Warren和Mahoney共同设计完成,历时5年,于2010年竣工。


大楼设计独特且极具创意,绝对让人印象深刻,很多人觉得机场外观像霍比特人小屋的放大版,也有些人认为像是巨大的南瓜。惠灵顿国际机场设计者则解释说,它模拟的是惠灵顿崎岖的南海岸岩石,设计灵感来自关于海洋怪兽的古老毛利传说,这座可爱别致的机场因此得名昵称“Rock”。

三座建筑组成的机场楼群用铜作覆面。设计师说:“时间长了,铜会生锈变绿破裂,看上去就像一块破裂的岩石,而不是鲜亮的建筑。这就是我们所赋予它的生命特征。”
而作为一个绿色建筑,它在设计之初,就将回收利用等可持续的元素考虑了进去。在这个两个新客运大楼内部,放弃了自动扶梯或者电梯,而是颇环保的使用步行坡道来连接不同的楼层,大大降低了成本。

整个建筑从外面看来是一个完整的整体,进入内部能清晰地看到是两个单体建筑。这两个单体建筑,都以开放式的姿态欢迎八方来客。而他们之间留出的缝隙——被设计师称之为“峡谷”,是这个建筑中最具戏剧性的设计。

白天温暖的自然光线透过这个“峡谷”上的缝隙——玻璃窗进入室内;到了夜晚,室内的光线又从裂隙中射向天空。


入境乘客位于建筑的下层,出境乘客位于建筑的上层,经过特意设计的玻璃小窗,联通了上下,在旅客之间形成有意思的互动。机场内饰采用了暖色系,让人感到温暖舒适。每小时有1000名旅客从这里经过,每年输送旅客人次可达到600万。

除了基础的设计外,这里还有很多俏皮“怪诞”的场景,设计者表示,当安检程序变得越来越严格时,旅客在机场的停留时间和等待时间被延长,通过这样的设计可以让旅客疲惫的心情得到暂时的缓解。
活力简约的跑道体验
日本成田国际机场
Narita International Airport
日建设计NIKKEN SEKKEI & 无印良品 & PARTY
为了在2020年东京奥运会上容纳更多航班,日本成田国际机场的第三航站楼于15年完工,新航站楼由日本创意实验室PARTY 、零售商无印良品和建筑与室内顾问 nikken 合作设计,旨在创建一个低成本的机场。

为了呼应届时的奥运会,整个航站楼的设计以“室内跑道”为元素,运动跑道与机场跑道概念的双结合。蓝色表示离开航空港、红色则表示进入航空港。


值得一提的是,建设这个航站楼的预算约为通常数额的一半。设计师为了削减成本,选择不安装典型的移动人行道或者发光标志,而是为旅客提供了一个令人兴奋的步行体验。


整个航站楼内部由MUJI负责软装,延续了一贯的极简风格。最让人惊喜的是,所有航站楼中的MUJI家居产品都能购买,无论是沙发还是桌椅,只要前往登机口预订就可以。怎么样……这波软广让我们不服都不行~


MUJI用品牌标志性的原木色系家具打造航站楼的美食区,贴心考虑到凌晨到达的航班,美食区的营业时间从凌晨4点持续到晚上9点。

虽然预算有限,但是整体完全没有廉价感,设计上可以说是简约而不简单,非常多的小细节值得回味,比如每一张沙发都没有把手,这是为了让旅客能躺也能坐,24小时随时可以休息等,如此贴心,相信一定能给每位到达的旅客一段难忘的体验。
人性化
盖达尔阿利耶夫国际机场
Heydər Əliyev adına beynəlxalq hava limanı
Autoban工作室
阿塞拜疆盖达尔阿利耶夫国际机场的新航站楼在首都巴库启用,这个独具设计感的机场由全球知名的伊斯坦布尔Autoban工作室进行内部结构和体验式设计,这项设计也荣获了“红点奖”殊荣。


这家工作室涉猎范围广泛,机场内部空间打破了传统机场的空洞空间感和不带个人色彩的空间体验,以独特的造型让人留下深刻印象。


机场内灵感来自阿塞拜疆的热情好客,引用了定制木质“茧”,营造出欢迎和探索的氛围。远远看上去很像是木质的“大粽子”,如此设计,真的会让旅客们充满好奇心的想走进去一探究竟吧!


设计师说:“机场就像一个巨大的游乐场,我们应该发挥想象力,以人为本去设计。”
机场内多选用轻柔温暖触感的天然材料,如木材,石头和纺织品。这些“茧”大小不一,相同的小屋成为一系列咖啡馆、售货亭和其他设施。


机场还设有四个专为商务舱使用的“萨拉姆休息室”,为高级乘客提供最佳的专业服务。


当然这些机场不管如何设计,都还是以实用性方便为最主要条件。每个机场都体现了当地不同的文化特点,设计师的贴心和创意让人惊喜,是不是想不顾一切来一场机场之旅了呢?这些别具设计风格的机场设计你站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