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都是潮人的“坏”习惯不跟风做自己才好

新浪时尚
文章来源:1626潮流精选
原标题:求求你别装了!这4个潮人“坏”习惯出卖了你
作者:Jem
自打步入键盘时代起,这世界上的喷子越来越多。不过也多亏是网络时代,人人都有言论自由,不然我猜想现在到处都是打杀现场。不过咱不放大这些说,今天我们是来聊聊潮人的4个“坏”习惯。至于为什么“坏”字要加双引号?因为正是给键盘侠们准备的。讲道理,潮流玩家们一些不易被理解的行为,我可不认为这是他们的坏习惯,反而觉得是加分项。
1、穿稀有同款
现在可以穿上稀有球鞋并不难,只要有钱好办事。哦不,其实你有渠道和够运气也可穿上一双稀有球鞋。

脚踏自己心爱的稀有款,犹如踩着七彩祥云飘在路上。此时,偶然碰到一个跟你穿稀有同款的老铁,心理活动除了是有点撞鞋尴尬,更多的会是跟对方确认过眼神,觉得自己和对面老铁都是有品位的人,“竟然一样好眼光和我穿一样的选品”。



虽然你不知道对方心理是不是跟自己一样,互相怀疑对方的是否假货,但你不可否认的是,你总不会怀疑自己的品位吧?也有些朋友,因为怕跟别人撞款,怕被别人说自己穿假货或炫富,导致有种情况:明明自己有稀有款球鞋,却又不敢穿出来。

总结:客观而论,穿自己喜欢的东西有错吗?什么时候连穿自己喜欢的东西的自由都没有了?穿稀有款的朋友,不外乎别人的眼光,更敢于表达自己和做自己。
2、鞋盒不扔
我猜想,爱鞋如命的朋友,十有八九是不会扔掉鞋盒的。每当打开家门,看见鞋盒堆叠成一堵墙,那个壮观的画面给心里带来的是无限的满足感。
不能理解的朋友可以自行脑补,填满一柜子的口红,或衣帽间装满了衣服、帽子、包包、鞋子,又或者是打开车库门看见几辆心爱的车,谁不是看见自己喜欢的东西堆叠如山而流露出的那种满足感?

唯一不被理解的,可能就是老妈觉得这堆摆放的鞋盒太浪费空间,摆着一堆没用的鞋盒用处也不大,顺势清洁的时候把你的鞋盒全扔了。老妈扔盒一时爽,最后你得泪汪汪幸好我已经不是跟老妈一起住了,并没有这个烦恼。

总结:很多珍贵的联名鞋款,鞋商都会在鞋盒上花大笔心机设计,鞋盒更像是一个礼物盒,充满仪式感。一些没有了鞋盒的鞋子,整双鞋也就没了意义。
不扔鞋盒,有时候是为了把不常穿的鞋子收起来避免受潮;更多时候,是因为自己喜欢一双鞋的来源故事,把爱都填在了鞋盒里。
3、吊牌不拆
在以前,要是一个人不拆吊牌便把衣服穿上上街,十有八九会被嘲,不是大意就是憨傻。但现在可不是这样认为了。自打 Nike x Off-White“The Ten”的出现,很多人穿上“The Ten”都不拆那个红色的调包扣。

谁也知道这心理,不拆调包扣,可以证明这双是正品而不是fake,穿出去不会丢倍儿脸。一个接着一个不拆调包扣,这种行为还居然渐渐成为了风潮。



我一直都说凡事都有两面性,如果换个角度看待这种行为:一,不丢调包扣,会使得商品转售时更保值,即便被使用过。二,当大家都穿着一样的“The Ten”系列时,如何在人群中一眼辨出最特别的那双,成为与众不同的那个崽?那就是不拆调包扣。

现在的潮牌卖logo,原本一些百年历史、高高在上的时装品牌尝到甜头后,也跪舔跟着卖logo,原因很简单,因为来钱快。这个时代,很少有单靠设计和名气附加值存活的品牌了。
所以现在的品牌都比什么?比谁的细节更多!Off-White是个例子,从2013年开始,Off-White特别注重吊牌的设计(透明卡吊牌),到现在换成了红色标签。还不得不说,Off-White设计的每个吊牌颜值都很高。

Off-White 的旧吊牌设计
总结:消费者也不是傻,用钱买回来的产品肯定是要物尽其用,更何况是颜值这么高的吊牌、调包扣。因此,能理解一些穿衣服、鞋子不拆吊牌和调包扣的朋友,他们只是注重细节的位置,爱打扮的人本不就是追求跟别人穿得与众不同吗?挂调包扣其实也就是换个方式表达自己的独树一格,追求细节独特,关于穿衣服吊牌丢不丢的问题,非得还要跟键盘侠妥协吗?答案是,这是穿衣自由,完全没必要。
4、竞品混搭
有朋友可能不太理解“竞品混搭”的意思。顾名思义,就是几个同类的竞争的品牌穿在同一人身上。好比如一个穿着阿迪鞋子的朋友,穿了一双Nike的袜子。余先生很早前的一张照片印证了这个例子。

也可以换个简单说法理解:打包麦当劳去隔壁的肯德基,同时点餐。前段时间视频博主小屁孩前去潮流会场 Yohood,采访了品牌 Carrots 的主理人 Anwar Carrots,当 Anwar 被问及“如何看待中国年轻人的穿着”,Anwar 这样回答:

有网友的弹幕其实已经表态。


总结:对于“竞品混搭”这个习惯,小Jem是持中立态度看待,因为每个人爱怎么穿是他的自由。但是站在搭配角度来看,这种品牌混搭穿法确实奇怪……你见过一个穿湖人球服的球迷去看火箭跟勇士的比赛吗?如果有,那请你务必记得截图给我。
今日暂且列举了潮人们的4个“坏”习惯,实际情况肯定不止这么少有也留着在下篇写。
我想,与其强迫自己养成一个习惯,不如顺其自然,任事情发展,到最后,事情都有它的两面性结果。今天看似是“坏”习惯,换个角度看,这些“坏”习惯其实会是个好的加分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