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时尚

鼠年春节看展指南

新浪艺术

关注

各地除以生肖、年画、祥瑞为主题的鼠年迎新展外,几乎所有大型的美术馆、博物馆都相继开幕了跨年特展。

在北京,国家博物馆的考古大展、红楼文化展、首都博物馆的“1420——从南京到北京”特展,在台北,台北故宫博物院的“巨幅名画”与“四方来朝——职贡图特展”等均极具看点。

在上海,上海博物馆除了唐招提寺文物展,历代书法馆、历代绘画馆呈现了北宋王诜《烟江叠嶂图卷》、元代王冕《墨梅图》等一些久未露面的作品;在成都,“映世菩提”特展呈现南北朝造像的“益州风范”。

北京
“1420:从南京到北京”

展期:2020年1月17日-2020年6月28日

地点:首都博物馆

此次展览围绕明代迁都北京这一重大历史事件展开,分“定都南京”、“迁都北京”、“用致雍熙”三大部分。

此次展览由首都博物馆、南京博物院和南京市博物总馆共同主办,展览汇集了北京、南京两地十余家文博单位,共267件(套)文物展品,其中一级品37件(套),包括明太祖朱元璋信札、 “黔宁王遗记”金牌、“子刚”款玉器。

“瑞彩平安——2020新春展”

展期:2020年1月16日-2020年2月29日

地点:国家博物馆

展览集中展示37件套国家博物馆藏祥瑞题材文物,包括周代“者生”文鼎、青玉夔龙纹璧、汉代鎏金“中国大宁”神兽纹镜,其中许多文物系首次展出。

“灼灼其华——北京画院藏写意花鸟画精品展”

展期:2020年1月10日-2020年2月10日

地点:北京画院

展览聚焦近现代写意花鸟,展出北京画院珍藏的吴昌硕、齐白石、陈半丁、汪慎生、李苦禅、王雪涛、崔子范等11位名家的近60幅珍品,几乎可以见出中国近现代写意花鸟画的“半壁江山”。

大圣遗音——钟粹宫古琴艺术展

展期:2019年11月29日—2020年2月29日

地点:故宫博物院钟粹宫展厅

故宫博物院开设的第一个古琴和与古琴相关的器物展览,除展示院藏唐、宋、元、明、清古琴标准器各一把外,还搭建古琴与明清帝王的生活展区,展示琴墨、琴式盒等生活类器物。

须弥福寿:当扎什伦布寺遇上紫禁城

展期:2019年12月10日—2020年2月29日

地点:故宫博物院午门展厅

是故宫博物院自成立以来首次举办以一至九世班禅额尔得尼和扎什伦布寺为主题的文物展览。展览将展出220余件(套)展品,其中140余件(套)文物来自故宫博物院,另外80余件(套)来自扎什伦布寺,这些展品大多数为首次公开展出。

周风遗韵:陕西刘家洼考古成果展

展期:2019年12月13日 —2020年3月1日

地点:中国国家博物馆

展览展出超过300件文物,主要为陕西刘家洼遗址出土的青铜礼乐器、车马器、兵器、金玉器、陶器等,大多数是首次公开展出,介绍刘家洼遗址的最新考古研究成果,部分展品来自梁带村芮国墓地,共同揭示3000多年前的芮国历史。

中国古代佛造像

展期:长期陈列 

地点:中国国家博物馆

从文明交流史上看,在佛教东渐二千年的历程中,佛像是文明交流的有力物证,是外来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相互融合的典范。展览力图通过265件藏品勾勒中国古代佛造像的发展历程,系统地呈现不同地域佛造像的精彩造型和丰富内涵,彰显中华文化的多元一体、源远流长、开放包容和博大精深。

千山共色:丝绸之路文明特展
展期:2019年11月1日至2020年2月28日

地点:北京大学赛克勒考古与艺术博物馆

展览由北京大学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物局联合主办,展出来自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新疆维尔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吐鲁番博物馆、木木美术馆等11家博物馆的共70件(组)文物,包括汉晋时期的“营盘男子”服饰、《三国志·吴书·孙权传》写本残卷以及阿斯塔那出土的陶俑、伏羲女娲麻布画等。

十九世纪的“吟游诗人”馆藏德拉克洛瓦版画展

展期:2019年12月20日—2020年9月13日

地点:北京大学赛克勒考古与艺术博物馆

展览主要展出唐纳德·斯通教授捐赠的19世纪艺术大师德拉克洛瓦的杰作,包括4幅素描、1幅水彩画、2幅蚀刻版画和41幅石版画。

上海

灵鼠兆丰年——上海博物馆鼠年迎春

展期:2020年1月14日-2020年2月23日

地点:上海博物馆一楼大厅、书画馆、陶瓷管、玉器馆

鼠年新春之际,上海博物馆特别甄选五件与鼠有关的文物,首次采用分散多点式的展览呈现方式,鼓励观众在探索中发现各个灵鼠的精彩故事。

上海博物馆历代书法馆换展

展期:常设展

地点:上海博物馆

展览沿袭书画常设展将首次亮相、久未露面以及用于特展的佳作融入常设展内的思路,新增书法精品、新品共计九件。其中,《淳化阁帖》中的王羲之远宦、蜀都诸帖、元代杨维桢募缘疏、明代祝枝山和陶诗,南田画跋均是首次在书法馆常规展中展出,此外还有北宋苏轼《行书答谢民师帖卷》、明代王宠小楷《包山集》、清代金农 《隶书录赵构女史箴轴》、吴昌硕《行书七言诗轴》等。

上海博物馆历代绘画馆换展

展期:2019年12月17日—2020年2月16日

地点:上海博物馆

2020年伊始,上博绘画馆更换了一些新展品,北宋王诜《烟江叠嶂图卷》、元代王冕《墨梅图》等一些久未露面的作品再次亮相,更有一些作品首次亮相。此次历代绘画馆常设展览更换陈列,将用于特展的佳作融入常设展,新增书画精品、新品22件。

沧海之虹:唐招提寺鉴真文物与东山魁夷隔扇画展

展期:2019年12月17日—2020年2月16日

地点:上海博物馆

上海博物馆以鉴真营造的唐招提寺为具体背景,遴选了描绘鉴真弘扬佛法、壮烈人生的《东征传绘卷》(重要文化财)等5组该寺珍藏的与鉴真相关的珍贵文物。此外,展览还将展现东山魁夷为唐招提寺创作的隔扇画,以彰显中日文化交流的渊源,续写中日两国的友好篇章。

金石筼筜——金西厓竹刻艺术特展

展期:2019年12月7日—2020年2月23日

地点:上海博物馆

为纪念金西厓先生去世四十周年、诞辰一百三十周年而举办,展览系统展出金西厓的竹木雕刻作品。展览包含展品共计163件(套),以竹刻作品为主,还包括木雕、绘画、印章、拓本、名家题跋、档案资料等与金西厓艺术生涯有关的文物。

美术的诞生:从太阳王到拿破仑——巴黎国立高等美术学院珍藏展

展期:2019年11月5日—2020年2月9日

地点:上海博物馆

展览将展出八十余件来自巴黎国立高等美术学院收藏的艺术珍品,通过油画、雕塑、版画、模型、书籍和手稿等多样形式,对法国艺术自路易十四至拿破仑帝国时期以来逐步迈向欧洲艺术之巅的澎湃历程进行回顾。

“海上风华——贺友直画上海”

展期:2020年1月18日-2020年3月31日

地点:中华艺术宫

展览以贺友直画上海为题,从画家捐赠中华艺术宫及上海市历史博物馆的藏品中遴选《海上繁华》、《三百六十行》进行展出,观众可随着画家的目光回味老上海的历史风韵。其中上海历史博物馆收藏的《三百六十行》为首次对外展出。

上海刘海粟美术馆成立25周年特展

展期:2020年1月15日起

地点:刘海粟美术馆

此次纪念特展由“刘海粟欧游九十周年纪念展”“刘海粟文献展”和“馆藏刘海粟黄山精品研究展”组成,均以藏品和文献结合的方式,从不同角度梳理刘海粟的壮丽一生。在这三个展览中,最大型的是“游艺·开荒——刘海粟欧游九十周年纪念展”,展览以时间顺序梳理了从1926年9月12日接教育部之命委派欧游,至1935年6月25日第二次归国的点滴,清晰解读了刘海粟首次欧游学习和吸收西方美术、以及再次欧游将中国当时的艺术带到欧洲之历程。

“青春有约·不忘童心”两岸三地谢春彦、罗青、刘培和书画联展

展期:1月19日—2月12日

地点:上海古美艺术中心(顾戴路205号)一楼朵云轩古美展厅

三位出生于1940年代的华人艺术界名家,谢春彦、罗青、刘培和,一在上海,一在台北,一在新加坡,最年长的生于1941年,最年轻的罗青,生于1948年,然而他们却都有着一种童心,有着一种青春放歌的抒怀,也在作品中追求一种人生的单纯与真趣。此次展览的作品近百幅,既有大幅画作,也有满纸或奔放或古拙的书法,也有手卷与小品之作,包括人物、山水、花鸟等类型。既见出三位艺术名家的艺术探索与追求,也见出两岸三地艺术风格的和而不同与文人书画的性情真趣。

“风景与书”

展期:2020年1月17日-2020年5月5日

地点:明珠美术馆(吴中路1588号爱琴海8楼)

两周岁的上海明珠美术馆以“风景与书”的独特展览迎接新春。展览邀请了陈丹青、清川阿莎美(Asami Kiyokawa)、徐冰等艺术家,围绕“风景与书”的主题进行了呈现。展览还呈现了一组五代、宋元、明清的古代书籍,令观众在穿梭古今的艺术与文献之旅中步入即将来到的庚子新春。漫步展厅,观书中画、游画中景、遇景中人,可谓一场融贯古今的对话,一次跨越千年的漫游。

对话:视觉进行时

展期:2020年1月21日-2020年3月24日

地点:龙美术馆(西岸馆)

展出二十世纪至今的绘画及雕塑作品,共分为三个部分:30-60年代,70-90年代,千禧年至今。展览通过时间的发展来探索视觉文化在艺术作品中的传递与延续,发掘不同时期的流派与表现方式,以及同时期的流行与风格。观众可以通过展览去发掘这种来自不同时空之间的对话。

承古萌新 瑞霭迎祥——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上海市历史博物馆藏年画展

展期:2019年12月27日—2020年3月1日

地点:上海市历史博物馆

展览展出两馆所藏全国各地年画精品87组,内容涵盖全国27个年画产地的年画流派和典型作品,其中,“老鼠娶亲”即是其中一例,也是各地年画惯常表现的主题。

鲍勃·迪伦艺术展

展期:2019年9月28日 —2020年3月8日

地点:艺仓美术馆

展览展出鲍勃·迪伦从1960年代至今超过250件作品,包括手稿、素描、油画、雕塑及影像等,展现他在艺术领域的创作。

时间的形态——蓬皮杜中心典藏展

展期:2019年11月8日—2021年5月9日

地点:西岸美术馆

西岸美术馆与蓬皮杜中心五年展陈合作项目期间,美术馆将为公众带来三场为期18个月的常设展,以及每年两场的临时展。“时间的形态”作为首个常设展,汇集了来自蓬皮杜中心的百余件馆藏作品,将向公众介绍中心在艺术收藏方面的定位和历史,以及相关藏品同欧洲乃至整个西方社会的重要渊源。

让·努维尔:在我脑中,在我眼中……归属……

展期:2019年11月7日—2020年3月1日

地点: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

法国建筑师让·努维尔是普利兹克奖得主、威尼斯建筑双年展金狮奖得主,这将是他中国首次个人展览,这个展览并非一次常规的建筑展示,努维尔将把展厅转变为一间饱含光影力量的剧场。这个剧场将首度公开一部由努维尔担任监制的长达三个半小时的电影,同时展出6件以建筑为原型的艺术作品,让观者沉浸式体验这位建筑师设计实践背后的所见与所想,从而进入其思绪和情感的归属之地。

风流余韵——上海市历史博物馆藏南社文物、文献展

展期:2019年12月18日—2020年3月22日

地点:崧泽遗址博物馆

此次展出的南社文物文献基本来自1930年代上海市通志馆旧藏, 1950年柳亚子捐献上海市文物管理委员会文献,少数为其他南社社友遗留物品,九成以上的展品均为首次与观众见面。

高式熊笔墨情缘展

展期:2020年1月18日-3月8日

地点:上海笔墨博物馆(福州路)

此次展出作品有高式熊题写的长卷、立轴、横批等书法作品,自用和自刻的印章拓片,刻印工具,砚台等文房用具,紫砂壶,研制的印泥等。其中有多年来与曹素功、周虎臣两个笔墨老字号情谊往来的书法题字十几幅。还有很多难得一见的展品,如1948年为张乃燕所刻的三方章。还有一本1955年《蕙风宧遗印》,此为近代印人为晚清词人况周颐辑拓的印谱,共印7本,其中请高式熊各书一个篆字于每册页首。

家国印记 摄影展

展期:2019年12月30日—2020年3月1日

地点:上海久事美术馆(中山东一路27号6层)

陈海汶生于1958年的上海,小时候家境贫寒但却热爱画画,新中国主题绘画作品深深印刻在他心里,1983年有了人生第一台海鸥4B双反相机,他将印刻在心里的画面结构应用到摄影中,心无旁骛的坚守着摄影人这一身份。此次展览分为“外滩”、“幸福生存”、“中国56个民族”、“上海浦江两岸老工业”4大板块组成。(来源:@带你看展览)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