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赏 | 南宋 马和之《豳风图·狼跋》

新浪艺术
来源:收藏杂志

▌南宋 马和之 《豳风图·狼跋》
绢本,设色,全卷纵25.7cm,横55.7cm
故宫博物院藏
南宋马和之《豳风图》,共分七段,如卷尾所题:《豳风七篇》。
“七篇”最后一篇即《狼跋》。
可以说,《狼跋》是中国文学史中的一段迷案,谁也无法拿出确切的说法,证明这首诗到底是什么意思。
其实,这首诗极短——
“狼跋其胡,载疐其尾。公孙硕肤,赤舄几几。
狼疐其尾,载跋其胡。公孙硕肤,德音不瑕。”
翻译过来,也很简单——
说老狼往前走的时候,会踩着自己脖子上的肉。往后退呢?又会被尾巴绊倒。公孙呢,挺着个大肚囊,脚上穿着双红鞋,走得还挺有模有样,哒哒作响。
老狼往回退的时候会被尾巴绊倒,往前走呢,又会踩着下巴。公孙呢,挺着个大肚囊,品德声望完美无瑕。


太简单了,诗里就一只进退两难、狼狈不堪的老狼,还有一个挺着大肚囊的公孙,没别的了。
问题在于,这是啥意思呀?
马和之《豳风图·狼跋》采用了传统说法。这种说法认为,此诗写得是周公,是在赞美周公。用狼来比喻周公,是人们对周公的误解。周公面对流言,保持着从容和自己的德行,堪称伟大。
然而,怀疑者以为,前面的狼描写很可笑,揶揄之态明显,后面写公孙挺着大肚囊,也有些滑稽,这分明是在进行着某种嘲讽。
对此,闻一多有过考证。他的观点以为,诗中虽只是简单写公孙穿了一双红鞋,但周代是讲究礼仪的,与红鞋搭配有一身行头:搭配玄青的衣冠,橙红的韠、裳,还必须配玉,比如耳旁有瑱、腰间有佩……这强烈的色彩,一堆饰物,还偏偏是大肚囊,那走起来绝对是一道风景,跟老狼有一拼。
《易林·震之恒》也有这么一段:“老狼白胪,长尾大胡,前颠从踬,岐人悦喜”。
看看,一只腹白肥大、“前颠从踬”的老狼,看上去是多么得有喜感。
所以,本诗就是用来开玩笑的。
开过了玩笑,最后还加上一句“德音不瑕”,意思是虽然这个样子喜感了一点,但人还是个好人。
那为什么开这个玩笑?
谁在开这个玩笑呢?
闻一多先生非常敏锐,他认为,“德音”这两个字在《诗经》中,多见于“表明男女关系”,如果是这样的话,开玩笑的很可能是公孙的妻子。一位妻子,对体胖滑稽但性情德行俱佳的贵族丈夫揶揄一番,开个玩笑,写成了诗。
这倒是一个有趣的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