夹在南京和无锡之间 这座小城被严重低估

新浪时尚
一说到常州,必提恐龙园;次之多半是青果巷——几乎每个城市都有这么一条赋予了新内容的老街。

@视觉中国
天宁寺也是一个景点,作为四大禅林之首,天宁寺在佛教界地位很高。
这都没毛病,它们成为常州的标签后,的确能在一定程度上把城市具象化,最便捷地回答大“有什么可玩”的疑问。

@图虫创意
然而,这个太湖沿线的江苏小城绝不仅仅只有这些东西。

@图虫创意
常州人爱吃,钞票在美食面前不值得一提。但也是真讲究,南方人见怪不怪的糕团到了常州人这里,里面还要夹红枣红豆核桃白果瓜子仁,多了嚼头;
常州人很自信,自成一派,他们为人处世以及消费习惯是“不要你觉得,我要我觉得”;

常州很安逸,造房买房是当地人一大爱好,高架旁竖满了正在建或刚建好的高楼住宅;
在常州过日子挺轻松,城市不大,高架完善,不堵,完全没了在上海、杭州的那种路怒;
所以,在常州,玩的是一种生活。
行走在常州
园子如贴身之物

常州是“百园之城”,有着不亚于苏州的园林文化。只不过它们都特别谦虚,不仅有个自谦的名字,而且规模小,如贴身之物。
比起被视之为大型景点的苏州园林,常州园林则是每天去溜达一圈的平常之地。
/近园/
近园,意为“近似于园”,位于常州宾馆内,是常州四大园林之首。
康熙七年由望族恽氏旧园修葺扩建而来。恽古有“常州画派”恽南田,今有“常州三杰”恽代英,恽氏在某种程度上是常州的代名词。
近园虽小,作为一个园林的自我修养一点不少,西野草堂、得月轩、容膝居等雅致场所,遍植广玉兰、桧柏、卫矛等植物。
/约园/
约园,意思是“约略为园”,在常州第二人民医院里,烟浮瑶岛、南山涌翠、西园秋实是三大主体景观。
假山、池水、绿树、紫薇,秋天石榴沉甸甸地挂在树梢。有人在池边深呼吸,有人绕着园子漫步,医生推着医疗器械的小车从石桥上走过。
/未园/

未园,意为“还未完成”,就在常州青少年活动中心贴隔壁,规模小巧。
未园中有很多从清末到民国过渡时期的建筑特征和装饰风格,“蓝蓝厅”已经出现了油漆色彩,“乐鱼水榭”有了花窗雕饰,造型各异的太湖石布满整个园林。
/暂园/

暂园,暂且算个园,现已成钟楼区老干部活动中心。它是学校(安邦小学旧址)和园林的融合体,建造者就是唐荆川的后裔、著名书法家唐驼。
唐驼也是个自谦的名字,因为他练习书法,写字坐姿不正成了驼背,索性自称为“驼”。
/意园/

还有正在修缮的意园。虽也杞人忧天能多大程度还原,毕竟,史料上的意园是“小型滨水园林”,极为雅致。
意园去不成,可以去旁边苏东坡终老的“藤花会馆”,就在前后北岸历史文化街区里。

苏东坡在常州文化中起到很重要的作用,不仅一生十多次来常州,还在馆内手植紫藤与海棠,置洗砚池一方。
文人雅士仰慕苏大学士才学,常州的名流世家们就都云集过去,史学界认为“整个常州文学都是从藤花会馆中繁衍出来的”,也成了常州的文脉所系。
/寄园/

除此之外,还有著名学者钱名山举办私塾性的“寄园”,承常州园林的文脉,文人云集;
常州工商业代表大成纺织厂内的竞园是解放后的重建之园,依稀保留了旧园的风貌。

以上都是老园子,逛的是意境和文化。还值得一去的是紫荆公园,它是东经120°穿过的地方。东经120度经线是“北京时间”的基准经线,而常州是该经线唯一穿越城区的地级市。
焦溪古镇
藏着常州的烟火气

南方不缺古镇,但缺那种不卖芡实糕和臭豆腐、只顾着网红风的朴实古镇。
位于天宁区的焦溪古镇,有“常州的周庄”之称,距今1200多年历史,在网上被批为“太破旧,太没人气,没商业化”,这不正中下怀吗?
元末明初,朱元璋塾师焦丙在此设塾讲学,称焦店,后来人们为了以水克火,又改为焦溪。
焦溪目前保存几百所完整的民清建筑,成片街区可见“一河、四桥、五街、十三弄”的景观。
房子也很有特色,墙角是石头,直接取材本地舜山的黄石。这也使得焦溪古镇不同于其他江南古镇。

绕到仇家弄,有个美新照相馆旧址,是一段历史的见证,曾在日军侵华期间为周边乡镇民众拍摄“良民证”。
创办人徐蕴珊20年代在照相馆当学徒,40年代学成回到焦溪家乡,筹办美新照相馆。徐蕴珊采用日光、灯光混合光源,提高照片质量,附近乡镇百姓多来此拍照。


再绕到南街,糕团店里刚刚蒸出先做团子,买一条,捏一块,在太阳下嚼。也是太不商业化了,一家咖啡馆都没,质朴的很。

虽说是江南古镇,意外看到居民房前都有一块石敢当,房门上也多贴着字符,用来镇宅。


焦溪古镇正在准备申遗,以“抱团取暖”的打法,联合江南其它14个古镇一起申报。所以,不确定申遗后的焦溪古镇会是什么样,至少现在还没完全商业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