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都上海 可以永远相信它

新浪时尚
原标题:魔都上海,真的太难了。
作者:环球旅行
有人说,如果只能有一次旅行的机会,看看故乡以外的中国,那一定要去上海。
这样说,其实并不无道理。
因为,不管你抱着对上海的什么印象前往,都能有意外收获。

上海在很多人眼里,代表着纸醉金迷、繁华、距离感。。。
是五光十色的摩天大楼,是满目繁华的夜景,是上班点每个健步如飞的路人,上海好像总是在掐着秒表过日子。

但其实,这样的上海,只是千面中的一面。
这里寸土寸金没错,这里人才济济也没错,但是这里也有烟火气和别样的风情。
年轻人说,想读懂上海,一定要找个街角坐下来,喝着咖啡慢慢品;上了岁数的老上海人讲,他们记忆里的上海,是窈窕旗袍、是老上海滩、是百年前的法租界、是江南烟雨和七拐八拐的老街道。

你看,很难用一个词来囊括上海。
上海,是属于现代的,她就像一个摩登的现代女郎。
上海,又是属于过去的,她还像一位温婉的江南女人。
也难怪别人喜欢叫她“魔都”,因为这里的魔幻冲击,好像只有用“平行时空”这个词才说得通。

02
寸土寸金的魔都
都说上海,是繁华中的繁华。[东方明珠]电视塔是上海乃至全中国的一颗掌上明珠。

站上259米处的悬空透明观光走廊,黄浦江两岸所有风景都可以尽收眼下。尽管这座地标,曾经的亚洲第一高楼在高度上早已被后来者居上,但东方明珠在上海的地位,从未动摇。

上海中心大厦、环球金融中心、金茂大厦,有人说上海最繁华的繁华,都在[陆家嘴]这里了。

数百层大楼给人的威严和震撼,只有真正身临其境才会懂得。

[外滩]无论再怎么人潮拥挤,也有长盛不衰的巨大魅力。一条穿城而过的黄浦江,似乎划分出了两个时代出来,一岸是充满老上海风情的万国建筑群,一岸是都市繁华的陆家嘴。

到了晚上,在外滩流光溢彩的夜景前,沿江边吹着风,慢慢走,细细品,上海的魅力,一步一步撞击着你的心。

每个城市都有这样的一条街,北京有王府井,成都有春熙路,而[南京路]有着专属的上海味道。

百货商店,大型商场,少不了上海老字号,还有琳琅满目的国际品牌……
在这条年代久远的步行街上,你能找到最地道的上海味道,也能找到摩登之都最流行的风向标。

[上海新天地]的石库门建筑,是由曾经的旧居民区改造而成。这里随处可见各种网红店、咖啡厅、露天酒吧,还能寻觅到各国美食的高级料理……

在这里,你总能遇到一家让自己倾心无比的下午茶,或是慕名已久的一家餐厅。每个人都能寻得一份自己的休闲和快乐。

03
一座上海城
半部民国史
如果你以为,上海仅仅只是繁华的中国第一都市,那就大错特错了。[朱家角]作为上海四大历史文化名镇之一,它的存在不单单是代表着文化底蕴,更是成为上海的一处后花园。

这里不像是印象中的上海,可以从中觅得江南水乡的样子,寻得难得的静谧所在。江南烟雨,水乡小镇,该有的江南风情,它一分不少。

上海在张爱玲的笔下,在严歌苓的故事里,也在丰子恺的画中。
来到上海,怎么能不参观一下名人故居呢?

[Prada荣宅]这座全上海最高雅的西式洋房,是面粉大王荣宗敬1918年从德国人手里购入。后来经过Prada6年多的精心修缮,2017年起开放给游客免费参观。这座豪宅,更像是一座老上海的生活遗迹。走近了细细观赏,荣宅里的每一处奢华,好像还散发着当年上海滩的纸醉金迷。


[武康路]被大家称为“上海近代百年历史”。这里曾是法租界的中心,是一条浓缩了太多历史的“名人路”。

在夕阳的余晖中,边走边打量,不经意间,就会撞到一段历史或是一座名人故居。名人和历史的魅力,让这条原本古朴的街道光芒万丈。

不知何时,走到路口抬头一看,正是上海名片之一的[武康大楼]。它犹如等待起航的巨轮一样,伫立在武康路的中心,总是让人忍不住多拍两张。

上海还有许多这样的路,幽雅的湖南路、上海第一花园马路的新华路、东方“香榭丽大街”的衡山路。。。。。。
这里没有曦嚷的人群,只有安逸的时光。

古人云,小隐隐于野,大隐隐于市。
[静安寺]便是如此,身处于高楼大厦中的她,是尘世中不一样的风景。

即使身处市中心,仍庄严清净,香烟缭绕。

[豫园]曾是一座官员的私人园林,几百年过去它风韵犹存,保留着江南的婉约和细腻。

园中的一草一木,每一条小道,每一座小山,像是精心设计的,又好像不那么刻意。走在这样的院子中,设身处地感受一下,似乎能窥得古人诗词中的惬意和情怀了。

03
上海的“网红机位“
其实很多人对上海都有“误解”,觉得上海不接地气。但其实上海的生活气是它的“招牌”。对于初访上海的游客而言,[城隍庙]是全面地领略上海历史、文化、风情,并品尝到地道的上海小吃的第一窗口。

幢幢仿古建筑,无不飞檐翘角,黛瓦朱栏,漫步其中。不受控制的就珍惜起那些逐渐消失的中华传统。

曾经是屠宰场的[1933老场坊],如今已经成为一处极具艺术感的创意园。单调的水泥色,炫酷的迷宫设计,让整座建筑,个性强烈到无法复制。

慢慢闲逛,每一步都充满未知,每一步都小有惊喜。来上海的理由有很多,它绝对算一个。

[田子坊]是由上海最具特色的,石库门里弄演变而来,比起小资气息的新天地,这里更有上海老弄堂的“市井气”。

走进田子坊,或是走进茶馆舒舒服服地坐下来,或是路过咖啡厅买一杯拿铁。寻寻觅觅,总能淘到一些可爱的小玩意儿。

[上海邮政博物馆]被称作一座仍然活着的博物馆,这栋楼建于1924年,有将近一百年的历史,曾经被列为上海十大建筑。当初作为上海邮政总局,直到如今部分区域还在使用。

整栋大楼建筑是古老的欧洲风格,一楼可以看到用于邮政的马车和火车。楼顶上有个小清新的花园,在上面可以眺望苏州河。

[泰晤士小镇]是仿照英伦风格打造的建筑群。走进小镇仿佛走近了欧洲,街道每个细节都是浓浓的欧洲风情。

坐在露天咖啡屋晒太阳,或是落在浪漫的广场吹吹风,三五好友聊天,真是惬意至极。

04
上海何止是这些
说到这里,还不算完。上海,还有每到周末,就挤满了一家三口的——[共青森林公园]。

上海还有媲美油画,四季都美到不真实的——[青西郊野公园]。

上海,还有无论你多大,都可以放肆做个孩子的——[迪士尼]。

上海,还有吸引着无数吃货,浓油赤酱、咸淡适中的——[沪菜],一咬爆汁的上海生煎包。

皮薄汤鲜的上海馄饨。

肉食主义和苏式点心完美结合的鲜肉月饼。

除了高楼大厦,这里还有红砖青瓦的街道。除了川流不息的街道,这里还有热情的生活。上海的魅力,哪里是一篇文章,就能说得清道得明的。

飞一般的发展速度、大厦间穿梭的都市一族、绚烂繁华的外滩夜景…
依然与上海的老弄堂、旧寺庙、悠哉的咖啡文化、缠缠绵绵的江南梅雨。。。
在这座城市里和谐地共存着,好像唯有“魔”字才能概括一二。

而此时的上海,去掉魔都的头衔,正在经历着疫情发生以来,最大的考验!
学校停课,医院停诊,商场影院停业,封闭的小区越来越多,听说的、同事的、身边的、最后到自己的……
有人恐慌:“第一次感觉自己离疫情这么近。”
有人振奋:“进了封控区,每一个人都是战士!”

仿佛一夜之间,再次按下了暂停键,但不同的且庆幸的是,2020年初不会再重演了。
疫情下的上海,
地铁里一切有序,没有想象中那么空旷。

被隔离在健身房的市民,每天坚持健身,这时候更要把身体搞得棒棒的。

十一名外卖小哥自发组建了抗疫小组,多了一个身份,多了一种责任。

看到从白天坚守到深夜的“大白”,隔离居民有爱的给予“空投”。
面对医务人员确诊病例,社区也多了一份理解和尊敬。

此时此刻的上海,飘着雨,但是每一个坚守岗位的工作人员都没有停下手中的工作,仍举着喇叭让居民下楼做核酸。

就像那首歌唱的:“致那黑夜中的呜咽与怒吼,谁说站在光里的才算英雄。”
疫情面前,没有任何一个城市会是孤勇者。
每一个千疮百孔的它的背后,都是那个强大且柔软的中国。

来自全国各地的关心和支持,不会因为偏僻与否、有钱与否,落掉任何一个!
日夜无休的医护人员、警察,奔走劳累的基层工作者、外卖小哥,积极配合隔离的民众。。。。。。
此时,身处上海的每一个你,都是英雄。

正如张文宏医生最新微博的长文里所说:
“这次疫情来的很突然,与其说是冬季还没有过去,还不如说是一次倒春寒,但当我们看清了前方的道路和必将到来的春天,又有什么可以畏惧的呢?”
面包会有的,咖啡会有的,头顶的这片天,脚踏的这方土,总会好起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