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时尚 尚品

国产纪录片《众神之地》 看完让无数人落泪

新浪时尚

关注

原标题:评分9.8,媲美BBC的国产纪录片《众神之地》,看完让无数人落泪

作者:Feekr旅行

前段时间,B站有部纪录片《众神之地》悄悄开播。一共只有4集,豆瓣评分9.3,B站更高,9.4。

单集弹幕达到了上万条,凌晨时分点开依旧有500+人“正在看”,看完纷纷“按头安利”。

有人说:“太美了,帧帧能当壁纸……”“看完好想回大西北,一措再措……”“每集都被骗走眼泪,BGM配上旁白,感人……”“适合焦躁的时候看,看完就能平复舒缓……”

忍不住好奇心,点开搜索,原来是曾海若导演的作品!豆瓣9+高分《极地》《第三极》同样出自这位导演之手。

但与后两者不同的是,《众神之地》选取了中国的“四个角落”,从西藏神山冈仁波齐到广东铜鼓村、香港大澳,到西双版纳,到吉林长白山

镜头也聚焦在了更加“野”,更加难观察的四种动物上:野牦牛、白海豚、亚洲象和东北虎

现拍现学,又遇疫情,拍拍停停历时3年,也恰恰是每一次拍摄遇到的不确定,让这部纪录片传达出了自然的“真”

那些质朴简单的画面,才拥有了无声中催人泪下的力量。

帧帧是壁纸 集集都惹人哭

仅4集就已收获无数“真心安利”

与BBC纪录片中那些慢镜头奇观不同,这部纪录片的每一帧都是壁纸,隔着屏幕,也能感受到自然的辽阔壮美

西藏冈仁波齐,冈仁波齐是佛说的神灵之山,导演选择了这里作为故事的开篇。

在旅行者的眼中,藏地本来就是一个神圣之所,那藏地的神山又该多么灵秀,《众神之地》的镜头回答了我们

白雪皑皑,气韵悠长,一眼望去就能感受到迸发出的蓬勃生命力,这样的土地,才能孕育出自由的灵魂

广东省台山市大襟岛,从高寒之地到大海渔村,第二集的主角是中华白海豚

大襟岛是至今为止我国海域已知的第二大白海豚集中分布区,它是一座未经开发的小岛,只是偶尔有人渡船上岸来海边露营,或从其他码头坐游艇来看中华白海豚。

嶙峋怪石、碧蓝海水和秀丽海湾,天然的生态也促成了悠久的人与海豚共处的历史,这些都包含在《众神之地》的镜头里。

香港大澳香港现存著名的渔村,海水幽蓝神秘,这里也有白海豚出没。

不同于大襟岛的是,大澳开发完全,是香港旅游的热门目的地,每年都会有游客租船出海,去寻找海洋精灵白海豚

满视野的蓝色之中,能够看到跃出海面的白海豚被视为一种幸运的象征尤其是孩子们,格外开心。

傣族自治州勐海县,《众神之地》的创作团队为了拍摄亚洲象,辗转来到了这片热带地区。

勐海县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县,县内的耕地面积占到了十分之一,稻谷、甘蔗和茶叶都是这儿的人们维持生计的作物。

这些作物也是亚洲象最喜欢的口粮,对很多人来说,除了泼水节,是傣族旅游的第二大标志物,但在纪录片里,亚洲象群是作为破坏者而出现的,反差极大。

可以说,《众神之地》带我们发现了山川湖海新的一面,有时走一次不寻常的旅行,看一看那些隐藏在荒野草甸中的动物,或许能开辟人生的新视角

自然界的故事时刻上演

恍惚间以为在看“连续剧”

有了广袤绝美的天地做舞台,野生动物的故事才正式拉开序幕。

/荒野中的轮回--野牦牛/

在青海省格尔木市西北约70公里处的昆仑山脚下,有一处叫野牛沟的地方。

它靠近大渡河谷,是当地牧民的夏季草场,每年这个时节,所有的家养牦牛都会被赶往这里进食。

这就给了野牦牛‘昆仑’之机,出于求偶的天性,它从雪山跋山涉水地来到人类的领地,就是为了与这些家养牦牛共育后代

霸占着牛群,不让人类把牛群赶下山,反而把家养牦牛引到了更远的山上,成为了牦牛群的新主人,牧民对此却束手无策。

除了‘昆仑’,《荒野中的轮回》还有两个主角:‘断角’和被巡护员收养的小野牦牛

‘断角’是牧民家的“赘婿”,它曾和昆仑一样,从远方而来,只为和家养牦牛交配,年迈的它因为给牧民们带来过收益,受到了欢迎。

小野牦牛则是出生后与牛群失散,被保护站巡护员收留,在人类的养护下,一天一箱奶地度过快乐的童年。

纪录片播出后,人们对小野牦牛的境遇很是关心,许多人都留言想要捐奶给这只小可爱,但巡护员说它已经回归族群,不需要再喝奶啦。

/粉红色的回忆——白海豚/

去年3月14日,央视报道了一则关于中华白海豚的新闻

一只中华白海豚在广西壮族自治区梧州市西江水域停留了三天,即使人们用“声学驱赶”也无法把它引到海里。

淡水并不适合白海豚的生存,所以继续留在内河对它来说就是消耗生命

在《众神之地》里,同样的事情在广东省台山市塘底村也发生了,不过这次是以纪录片的形式完整呈现在了我们眼前。

依旧没有原因没有答案,我们仍不知道白海豚为何不愿离去。

甚至四天后,有人在河中发现了这只白海豚的尸体……

这片湛蓝深邃的大海里,我们对白海豚还是所知甚少。尽管如此,还是不妨有人因为这些鲜活的生命而感到欣慰快乐。

《众神之地》里,有这样一对父子,他们每天出海两次,日复一日地进行着撒网收网的机械动作。

父亲已然习惯了这样的生活,但儿子还在远走与停留之间犹豫,他对走出小岛仍有执念。

直到有一天,父子俩同望着跃出海面的如精灵般的白海豚,那是他儿时就熟知的生灵,眼前的海突然比以往任何时候都亲切

于是归家的念头越来越深,那一刻儿子终于想通,还是留下来吧,陪伴家人更加重要。

像这样人与动物之间的故事,在《众神之地》的3、4集里也贯穿始终,这里并不多做剧透介绍,留待有心人自己挖掘。

野牦牛、白海豚、东北虎、亚洲象,整个创作团队力图用最动人的情节来刻画出它们的灵性,人们不禁想知道,这幕后故事又是怎么样的呢?

老配方、新故事、新感动

国内野生动物拍摄,果真是YYDS

其实创作团队与这些野生动物的见面完全是一场意料之外的相遇

导演曾海若自己也说最初《众神之地》的拍摄定位是不严谨的,

“完全是出于某种自大、乐观和浪漫主义想象。”

他们放弃了熊猫、金丝猴这些观测接近成熟的动物,转而深入荒野草甸或潜入海域,去记录拍摄野牦牛、白海豚、亚洲象和东北虎

对拍摄过《第三极》和《极地》的曾海若来说,《众神之地》和人文故事的片子很不一样。

人可以沟通,但动物不行,所以“这部片子比之前做的任何影片的难度都高。”

比如第二集《粉红色的回忆》中的主角白海豚,拍摄它们难上加难

难于寻找不说,找到它们了也很难拍到,好不容易拍到了,画面又不稳不美。

而且于自由的海洋精灵而言,它们不会停留在一小块海域,过了一夜,第二天就再也找不到它们了。

但好在现场导演足够坚定,即使白海豚所在的海域能见度极低,几次潜水一无所获。也没有放弃,最终完成了全片最重要的拍摄。

在创作团队里,这样怀着赤子之心的人不在少数,导演曾海若和参与拍摄的其他伙伴都因为这三年的拍摄,经历了大自然意想不到的惊喜,获得了一份珍贵的回忆。

《众神之地》山神归来的导演周宇在B站评论区说:


“东北虎的拍摄在接到选题时就认为是我这么多年拍摄野生动物最大的挑战,没有之一。”
“三年多的时间里,不记得有多少次在这片森林里寻找,随着不断地了解,对这片森林有了新的认知,同在一个空间里,各种动物真实的存在但似乎又完美的回避着我们。它们是这片森林真正的主人,我们才是误打误撞莽撞闯入别人领地的过客。”

《众神之地》并不完全从科学或科普视角出发,而是带了点哲学和宗教的神秘

创作者想通过影片传达的只是一种人对自然的态度

敬畏与谦卑。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