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时尚 尚品

中国鱼翅消费最新趋势报告发布:量价齐跌

新浪时尚

关注

导语:中国鱼翅消费减少,几家欢喜几家愁。虽然减少了奢侈消费单,鱼翅供应商却犯难了。

由于过度捕捞以及中国和东南亚国家对鱼翅的需求,导致世界上很多脆弱的鲨鱼物种面临严峻的种群生存压力。随着经济发展和富裕程度的提高,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拥有奢侈品消费能力。每年全世界有数千万甚至上亿的鲨鱼被捕捞,其中很多都只是因为要被做成鱼翅羹。

危机迫在眉睫,为解决这一问题,野生救援将工作重点放在减少消费者需求上。通过开展影响力大、文化细腻的多媒体公众意识宣传活动,野生救援与众多明星公益大使合作,他们包括: 姚明、成龙、大卫·贝克汉姆等,通过公益宣传片、户外广告、平面媒体、网络媒体及社交媒体向消费者宣传鱼翅消费带来的影响,并劝说人们不再消费鱼翅羹。

野生救援在公众意识宣传活动中得到大量媒体的公益支持,2013年,仅在中国,野生救援从媒体合作伙伴得到的无偿捐赠媒体价值就高达1.64亿美金。这些资源包括卫星电视台、机场、火车(站)、地铁(站)、航线、商场、银行、出租车甚至大学和医院的LCD显示屏等。野生救援调查显示,我们的公众意识宣传活动已经广为人知,据报告称这些活动促使很多人放弃了消费鱼翅。2012年宣传活动的收效显著,并且随着2012年7月2日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相关负责人证实,有望在三年内发文规定公务接待不得食用鱼翅,这一新闻的发布,以及中央电视台对鱼翅问题的深入报道得到了更好的巩固。

本报告呈现了近期消费者行为以及鱼翅市场价格的变化。由于每项调查或研究都集中在贸易中的某一环节,所以通过整合多个报告的数据,我们希望能呈现出一个更为完整的情况。

发现

1. 中国广州的鱼翅商户报告称,过去两年中,鱼翅销量减少82%,零售价格下降47%,批发价格下降57%。

2. 中国消费者开始对鱼翅羹失去兴趣,调查中85%的受访者称他们在过去的三年中已经停止了消费鱼翅羹。近2/3的受访者选择“宣传活动”作为不吃鱼翅的主要原因,其中第二大和第三大原因分别是“想保护鲨鱼”和“捕捞鲨鱼方法残忍”——这些都是野生救援开展活动的主要宣传内容。只有28.2%的受访者,共285人,选择政府公务接待禁止鱼翅作为不吃鱼翅的原因。

3. 商业机构也对鱼翅说不:24家航空公司、3家海运公司,以及5家连锁酒店集团都实施了无鱼翅政策。

4. 43%的消费者认为市场上多数鱼翅都是假的,两位商户称假鱼翅是由塑料或明胶制成的。5. 在世界三大鱼翅出口国之一的印度尼西亚,自2007年以来,在龙目岛从渔民手中收购鱼翅价格已经下跌了80%,自2002-2003年以来,在马鲁古中部群岛、马鲁古东南群岛及东努沙登加拉三个地区,鱼翅收购价格也下跌了19%。

6. 根据《环保与社会》一份即将发布的调查显示,参加调研的20家北京餐饮行业代表中,有19家表示鱼翅消费显著减少,同时所有餐饮行业代表都同意姚明的野生救援公益宣传片“肯定提高了消费者的保护意识”。

鱼翅贸易对鲨鱼种群的影响

估计全球范围内每年有6300万至2.73亿条鲨鱼遭到捕杀 。渔民捕捞的大多数鲨鱼为大型鲨鱼,由此形成了针对这些繁殖缓慢的大型鲨鱼的目标性捕捞,而这种高比例的捕捞最终导致了该物种生存的不可持续性。

尽管鲨鱼产品包括鲨鱼肉、鲨鱼皮、牙齿、鱼油,但对鲨鱼的需求以及促使鲨鱼数量下降的主要原因则是由于鱼翅相对高出许多的市场价值,而且主要是在中国 。在鱼翅交易中最常见的14个鲨鱼品种中(见表一),100%被国际自然保护联盟(以下简称IUCN)认定为“受威胁”或者“近危”,超过71%被认定为“易危”或“濒危”,意味着这些种类被认为在自然界存在着灭绝的高度或极高度风险 。所有14个鲨鱼种类在不同的地区都经历了40%-99%的数量下降(见表一)。

在过去数年中,随着国际上对上述鲨鱼种类作为自然界的顶级掠食物种的生态重要性认识的不断增长,美国及其他几个国家已经禁止海上取鳍,即,将直接捕获的鲨鱼的鳍取下并把鲨鱼躯体扔回到大海里,将捕捞船舱的空间尽可能留给价值更高的鱼鳍 。然而,由于大量存在非法、未经监管、未经申报(以下简称IUU)的捕捞活动,海上取鳍在全球范围内仍在持续 。在印度尼西亚和马来西亚——同为十大鱼翅出口国——海上取鳍仍是合法的 。除了由于全球范围内的IUU捕捞以及专为取鳍而进行的捕捞对鲨鱼数量带来的压力,在许多禁止海上取鳍的国家,包括美国,只要不将鲨鱼的鳍取下,捕捞某些品种的鲨鱼依旧是合法的。

使得保护鲨鱼的努力变得更为艰难的是世界自然保护联盟(以下简称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中列出的鲨鱼物种与《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以下简称CITES)所界定的贸易管制之间缺乏一致性。目前列入附录二的8种鲨鱼包括:噬人鲨(Carcharodoncarcharias)、 鲸鲨(Rhincodon typus)、姥鲨(Cetorhinus maximus)、鼠鲨(Lamna nasus)、长鳍真鲨(Carcharhinus longimanus)、路氏双髻鲨(Sphyrna lewini)、锤头双髻鲨(Sphyrna zygaena)与无沟双髻鲨(Sphyrna mokarran)。附录二允许在获得所在国管理机构颁发的许可证后可以出口或者再出口这些物种或其身体部分,前提是这些身体部分为合法获得,且其出口将不会对这些物种的生存产生危害 。CITES将附录二的物种界定为,“所有那些目前虽未濒临灭绝,但如对其贸易不严加管理,以防止不利其生存的利用,就可能变成有灭绝危险的物种。”这一界定并没有一致性地反映出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中所确定的同类物种的地位(见表一)。

鱼翅消费减少趋势

到2000年,鱼翅贸易估测值表明,在全球市场中,香港的鱼翅进口量已减少到全球市场的44%-58% 。而从2001年至2006年,估计香港在鱼翅交易市场中所占的份额已继续下滑至30%-50% 。因此,一份2007年关于鱼翅交易背后的社会、经济及政策监管因素的研究认为,“鱼翅交易从之前的中心香港转移到中国大陆,使得对鲨鱼数量的监控和影响评估的能力严重受限。”最近两年,2012年进口到香港的鱼翅数量从2011年的10,292,421公斤减少到2012年的8,254,332公斤,减少幅度为2 0 %。2 0 1 3年,香港的鱼翅进口量进一步减少3 5 %,至5 , 3 9 0 , 1 2 2公斤。

从香港到广州:鱼翅交易的转移

现有贸易数据表明,二十多年前,香港进口了全球鱼翅的65%-80%(1980-1990年),并再出口至中国大陆 。整合编制出的2000-2009年数据将香港列为最大的鱼翅进口地,其次是中国大陆 。然而,当今不断增强的共识则认为,鱼翅的交易中心已经转移到中国广州 15。

香港的鱼翅经销商/零售商自己将损失的市场份额归咎于鱼翅直接进口到广州的这一变化 。2014年4月,对香港鱼翅交易零售地区上环的一位经销商进行了一项内容广泛的访谈,访谈表明了目前供应角度的观点。这位经销商表示,过去的12个月中,进口到香港的鱼翅以重量计算,减少了50%,鱼翅的价格则在过去的5个月中降低了30%,而价格仍呈现自由落体似的下降趋势。这位经销商进一步表示,“(保护鲨鱼的环保主义者)现在庆祝为时尚早,因为鱼翅交易已经转移到了广州,以满足中国那些拒不遵守中央政府关于奢侈食品消费规定的人的口腹之欲”——他指的是2012年以来中国政府关于在公务和官方接待中消费鱼翅的禁令,香港继而在2013年也要求公务接待停止食用鱼翅 。

接受访谈的这位上环经销商确认,大宗鱼翅如今直接由海运进入广州,香港已经失去了鱼翅枢纽的地位。2014年5月,香港鱼翅贸易商人协会表示,全部都是来自上环、西环、西营盘区域的大约70-80家公司是该协会的会员,代表着大约700-800名雇员。然而,这些会员公司没有一家的业务销售是完全依赖于鱼翅的。所有的会员公司已经将产品多元扩展到鱼唇及海参 。

其他能够表明在中国经营鱼翅的公司的数量、雇员数量以及产品多元化的类似信息目前暂未获得,也没有可靠的交易统计数据。由于中国缺乏关于鱼翅交易的可信的官方数据,因此野生救援在广州从交易商贩采集来的初步数据非常有价值,有助于了解鱼翅市场的供求趋势。

广州的鱼翅市场——价格及相关观察

2013年12月,在中国广州两个主要的经营鱼翅的市场,野生救援工作人员与15位鱼翅经销商/零售商进行了访谈,其中清平路主要是零售商贩,越秀区主要是批发商。他们被问及随机挑选的中型鱼翅过去和现在的价格,以及他们对销量变化的估测。

访谈也要求他们解释一下价格变化与需求变化背后的原因。访谈结果表明:访谈中,11 位经销商/零售商对过去1-2年间鱼翅销量的变化进行了估计。大家都表示销售基本呈现下降的状态,只有一位指出,随着春节的到来,鱼翅销量不出预料略有增长(传统上,春节期间会食用鱼翅羹)。他们所估计的销量下滑在100%到50%之间,平均下滑82%。商户意见包括:

广州零售商:“现在鱼翅不好卖了。”

广州批发商: “业务在不断萎缩。我不知道该卖什么样的新产品。”

10位经销商/零售商提供了过去1-2年间中型鱼翅的价格比较(见表三)。

过去及现在的价格区间的跨度很大,可能是由于不同鲨鱼种类的鱼翅的价格差异 。不过,所有价格都出现下降,平均零售价降幅为57%,平均批发价降幅为47%。

商户意见包括:广州批发商:“在街面上,鱼翅的价格跟鱿鱼的一样了。”

广州批发商:“我在等着我的业务死掉。”

广州批发商:“价格下跌,是因为政府税收不再用于购买鱼翅了。”

6位经销商、零售商对供应量的变化进行了估测。3位认为鱼翅供应稳定,3位认为供应减少,其中一位特别提及缺乏大型鱼翅的供应。3位主要的批发商表示,目前他们销售的是存货,而不是新货。商户意见包括:

广州批发商:“我的关注点已经转到了其他产品上,因为鱼翅业务在没落;我们现在销售的都是存货,不是新进的货。”

广州批发商:“依着现在的价格,渔民是赔钱的,所以他们不会再捕捞鲨鱼了;能够转到其他产品的交易商已经这样做了,以后也会这样做。”

10位经销商/零售商对销量减少的原因做出了答复(见表四)。最常见的理由是中国政府禁止在官方和公务宴请中消费鱼翅(9位这样认为),其次是公众意识宣传活动(4位这样认为),然后是消费者对市场上假鱼翅的担忧(4位这样认为)。只有一位受访者提及经济下滑的影响,一位提及供应的变化。商户意见包括:

广州零售商:“我不再销售鱼翅了,因为这不是什么好生意……因为公众知道了鱼翅的营养价值不高。”

广州批发商:“姚明做的公益宣传广告的影响直接就毁了我的生意。”

广州批发商:“一些国家可能会完全禁止鱼翅交易,所以风险很大。”

公众意识宣传活动

八年前(2006年),野生救援开始在中国开展拒食鱼翅公众意识宣传活动,当时的公众对鱼翅问题几乎一无所知。早期调查显示,75%的中国公众不知道鱼翅羹是用鲨鱼鳍做的(汉语字面意思为“鱼的翅膀的汤”),19%的人认为鲨鱼鳍能够再生,很少有人了解鱼翅羹对鲨鱼种群会带来负面影响 。

2年后,2008年北京奥运会之后,一项独立调查显示,在北京55%的公众能记得野生救援拒食鱼翅公众意识宣传活动,其中82%的公众称他们会因此减少或不再食用鱼翅,同时89%的公众认为鱼翅应被禁止 。2010年,新浪微博(相当于美国的推特)开展的网上公众投票显示,27370人投票赞成禁止鱼翅贸易,仅有440人投票反对,表明公众支持的广泛性。2012年5月,中国电视剧《心术》剧中(同美剧《综合医院》),著名中国演员海清说道,“我不吃鱼翅,姚明说过,没有买卖,就没有杀害”。她还在自己480万粉丝的微博上承诺拒食鱼翅。同年,北京大学社会学系开展了一项北京海鲜消费者意识和行为调研。参加调研的20家餐饮行业代表中,19家声称鱼翅消费显著减少,所有餐饮行业代表都同意姚明的野生救援公益宣传片“肯定提高了消费者的保护意识” 。

鱼翅消费者调研报告

2012年7月,中国政府宣布3年内将发文禁止公务接待食用鱼翅,这项禁令于2013年出台 。这是对人大代表议案的初次回应,也是对野生救援/姚明开展的拒食鱼翅公众意识宣传活动的认可。2013年9月,香港特区政府也规定公务接待禁止食用鱼翅。

2013年,野生救援拒食鱼翅公益宣传片已在中国19个电视频道播出了3,031次。此外,野生救援联合新浪微博开展的新媒体活动,承诺“我与鱼翅说再见”,将拒食鱼翅的信息传递给了2亿微博用户。活动启动后两周内,有5000万人发了微博,34万人上传了照片或发表了承诺 。

减少消费的公众意识宣传活动也得到了企业和商业领导者的响应。截至2014年7月,有24家航空公司宣布了禁运鱼翅的相关政策。它们包括:泰国航空、宿务太平洋航空、新加坡航空、阿提哈德航空、塞舌尔航空、菲律宾航空、亚洲航空、印度尼西亚鹰航空、大韩航空、韩亚航空、阿联酋航空、台湾长荣航空、澳洲航空、新西兰航空、卡塔尔航空公司、荷兰皇家航空公司、瑞士航空、芬兰航空、德国汉莎航空、智利国家航空/ 拉美航空集团、墨西哥航空、斐济航空(只接受托运以可持续发展方式采购的鱼翅政策)、国泰/港龙航空(将不再接受托运以非可持续发展方式采购的鲨鱼及鲨鱼相关制品,包括鱼翅)。此外,3家海运公司—台湾长荣海运、法国达飞海运集团和韩国韩进海运宣布停运鱼翅政策。5家连锁酒店(希尔顿全球酒店、喜达屋集团、丽思卡尔顿酒店、半岛酒店集团旗下的香港和上海酒店以及香格里拉酒店也宣布了禁售鱼翅的政策。

93个国家和地区已经出台法律禁令,禁止海上取鳍,这些国家和地区包括:美国、英国、西班牙、德国、中国台湾、巴西和加拿大。34个国家和地区也出台了法律,在不同程度上禁止鲨鱼捕捞。另外 12个国家和地区已在不同程度上通过了法律——禁止持有、出售和交易鱼翅,这些国家和地区包括:美国、加拿大、中国、埃及和巴哈马等。

媒体报道

2012年开始,国内外媒体开始报道鱼翅贸易在香港和中国大陆下滑的消息:

2012年7月3日—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报道了中国政府将发文规定公务接待不得吃鱼翅的新闻。文中强调了鱼翅贸易对鲨鱼种群带来的影响以及海上取鳍行为之残忍。在香港鱼翅市场调查中,一位经销商讨论公众意识宣传活动导致自己鱼翅生意的下滑时说也提到,当他的孙辈们和他讲“不要吃鱼翅”时,他承认自己接受了他们的建议。

2013年1月5日,《南华早报》文章中,香港鱼翅贸易商人协会会长何绍财(音)称, “去年整个鱼翅行业销量减少了50%…… (销量减少)主要原因是环保组织无处不在的宣传…… 对鱼翅贸易的敌意使得这几年有30%的鱼翅商家倒闭。”

2013年1月9日— 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栏目开展了系列报道,揭露了一些餐饮商家用假冒鱼翅的事件。调查的假鱼翅羹样品中,很多含有毒元素镉和甲基汞。系列报道也讨论了关于海上取鳍带来的负面影响,公众对此的了解程度。在节目最后,主持人引用了“没有买卖,就没有杀害”的口号,并展示了野生救援的鲨鱼图片。

2013年1月14日—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晚间7:30 播出了鱼翅贸易的短片。中国网络电视在黄金时段播出的这段新闻,向观众提供了鲨鱼捕捞、海上取鳍以及主要鱼翅出口国家和地区等信息。当天的收视率是在2.3%-2.57%之间,相当于3174万-3547万名观众收看了节目。此外,这段视频在互联网上的点击率达到了167408次。

请问在过去三年里,您是否不再吃鱼翅?鱼翅消费者调研报告

2013年3月7日,BBC 新闻报道称,香港鱼翅贸易商人协会主席认为,2012年鱼翅销量减少60%,是拒食鱼翅公众意识宣传活动造成的。文章引用协会主席的话说,“现在店里鱼翅积压了很多。很难卖掉……”2014年1月1日,《澳门商报》报道,新马路的一家海鲜干货商店老板称,“我们感觉从2012年开始,鱼翅销量下滑,但是去年(2013年)下滑尤为明显。”文章还报道称,澳门进口商和零售商相信,滞销主要原因是环保工作者在大中华区开展的抵制鱼翅消费的活动;有一位还特别提到了环保活动倡导者——野生救援公益大使姚明 。2014年1月11日,英国《卫报》一篇名为“从今年开始鲨鱼保护,而不是杀戮”的报道中写道:“人们认为,姚明(野生救援)的活动帮助减少了鱼翅消费,推动了中国政府正式决定公务接待禁用鱼翅。统计数据虽然未必可靠,但近期中国商务部的数字显示,2012-2013年之间,中国鱼翅的消费量减少了70%,2013年从香港出口到中国大陆的鱼翅也下降了30%。”

公众意识宣传活动与政府禁令

2013年12月,对广州鱼翅经销商/零售商的调查访问表明,商户们将鱼翅需求与价格双双下降和2012年中国政府推行公务接待禁用鱼翅等节俭政策联系在一起。不过,日益增长的环保意识以及公众对吃鱼翅影响健康的担忧,也成为鱼翅市场需求减少的第二大主要原因2013年8月,野生救援委托艾瑞咨询集团在中国开展了一项鱼翅消费者调查,受访城市包括北京、上海、广州和成都(见图一) 。调查问卷为随机发放,最后共回收问卷1,568份。

1. 请问您是否认为是鱼翅消费需求导致鲨鱼过度捕捞和鲨鱼种群的减少?

2. 请问在过去三年里,您是否不再吃鱼翅?

3. 请问您不再吃鱼翅的原因是?

4. 中国政府“将发文规定公务接待不得食用鱼翅”,您是否认为政府应该取缔所有的鱼翅贸易,拯救鲨鱼种群?

绝大多数(96%)受访者相信吃鱼翅是导致鲨鱼种群减少的原因;85%的受访者称他们近三年没有吃过鱼翅。(见图二)

问及不吃的原因时(可多选),65%的受访者选择了“公众意识公众意识宣传活动”,另外,排第二和第三原因是:因为“想保护鲨鱼”(61.7%)以及因为“捕捞鲨鱼方式残忍”(55.3%),这也可能归功于在中国开展提高鲨鱼保护意识公众意识宣传活动时,向公众传播的信息。(见图三)

不吃鱼翅的原因选择最少的为“政府规定公务接待不得食用鱼翅”。这个结果与广州鱼翅商户调查的结果不同,商户们最常引用的鱼翅销量减少的原因是政府禁令。造成这一差异的原因可归咎为以下两点:

1)消费者可能不会向商户表达不再购买鱼翅的原因;

2)零售商/经销商受到禁令影响更为直接,因为无法再依赖政府公务消费完成其预计收益。

另外,消费者更有可能支持禁令或其他保护措施,比起那些靠销售鱼翅牟利的商户,他们认为保护鲨鱼更重要。比如,62%的受访者选择“想要保护鲨鱼”作为他们不再吃鱼翅的原因,同时,91%的受访者认为,中国政府应禁止所有的鱼翅贸易。

图三. 过去三年不吃鱼翅的原因及比例

人造鱼翅与食品安全

广州鱼翅经销商/零售商的调查和鱼翅消费者调查都显示了人们对市场上假鱼翅问题的担忧。有4家鱼翅经销商/零售商提到假鱼翅是造成销量下降的原因(见表二),43%的消费者认为市场上多数鱼翅是假的。假鱼翅初次进入亚洲市场的时间尚不明确,但联合国粮农署1999年在一份名为《鲨鱼利用、市场和贸易》的报告中对假鱼翅做出如下表述 :

“……有一种以动、植物为原料生产的产品,外观与鱼翅一致,质感在一定程度上与鱼翅接近。由于其外观和相对低廉的价格,一些餐馆用它们替代鱼翅,而消费者未必知情。为了让菜显得比较真实,烹调时,餐馆常常会用3成假鱼翅与7成真鱼翅混在一起制作。”然而,讨论假鱼翅的问题时,两位广州零售商对假鱼翅的描述却不同,这解释了消费者潜在的担忧。一位零售商表示,过去2年中市场上出现了数百吨假鱼翅,它们产自台湾,由塑料和化学物质制成。另一位零售商说,消费者不敢吃鱼翅是因为用“食用明胶”做的假鱼翅严重泛滥。

中国公众对假冒的或受污染的食品感到忧虑,过去10年食品安全成为一个全国性的问题。2004年初,食品导致的健康担忧不断成为中国媒体的头条新闻,媒体特别聚焦于导致婴儿死亡的假冒婴幼儿配方奶粉 。此后每年,由违法、有害添加剂造成的食品污染问题及食品安全持续成为新闻话题,并且加剧了全国人民对食品来源的担忧。主要食品安全事件包括:

2005年 非法滥用致癌红色食品染料

2006年 含工业溶剂的假抗生素

2007年 粪水生产黑心臭豆腐

2008年 含有毒物质三聚氰胺的婴儿配方奶粉

2009年 珍珠奶茶的“珍珠”中含塑料和砷的成分

2010-2013年 “地沟油”:将垃圾和下水道中的废弃油回收加工烹调油

2013年 含石蜡和工业盐的假牛肉2013-2014年 假鱼翅,由淀粉、明胶、钠和有毒化学品等物质制成2012年,中国政府宣布严厉打击食品安全违法违规企业,包括生产含非食用物质、危险原料或违禁添加剂的食品 。

然而,中国的食品产业继续受到国内外媒体的负面报道。比如,2013年中国中央电视台调查了广州和其他大城市的餐馆,得出结论为,在中国消费的鱼翅中40%可能都是假鱼翅 。在这期节目的最后,主持人援引了野生救援在减少野生动物制品需求公众意识宣传活动中的口号 “没有买卖,就没有杀害! ”该节目在中国国内互联网上引起对此问题的大声疾呼。在一个食品安全莫测的环境下,公众为避免吃到假鱼翅而不吃任何鱼翅,其明确的动机是可以理解的,这也可能引起如上述报告中所说的需求减少,因而导致销量减少。

印尼东部鲨鱼渔业状况

印尼东部鲨鱼渔业状况

2013年12月,广州一位主要的鱼翅批发商是这样评价鱼翅价格下跌的:“以这种价格,渔民是赔钱的,所以他们不会去捕鲨。”2014年2月,印尼的实地报告也回应了这个结论。马鲁古中部群岛、马鲁古东南群岛及东努沙登加拉三个地区中接受调查的渔民表示,他们现在通过捕捞获得的钱经常不够支付出海作业的费用,包括航行需要的燃油、食物、捕捞器械及船只维修。该地区还有报告称,捕鲨船只没有出海,只是停靠在岸边。

三个捕鲨区94名受访者关于鱼翅价格的调查

近期对三大鲨鱼捕捞区的94名专为鱼翅而进行捕鲨的印尼渔民的调查得出的初步结论为,渔民获得的所有交易种类的鱼翅每公斤的均价全部降低,自2002-2003年以来,已降低19%。据报告,2002-2003年是这些地区捕鲨最活跃时期,同时也是鱼翅价格最高的时期。2003年中型鱼翅的价格峰值、2013-2014年出现的价格下跌的数据在报告中指的是远洋鲨鱼类、礁鲨类、犁头鳐和铲鲨等种类的鱼翅 。

这些地区的渔民一般不会把鱼翅直接卖给鱼翅出口商。渔民将鱼翅交给中间商或“老板们”以获得资助其出海捕鱼的信贷。相应的,中间商从渔民手中收购鱼翅,价格可能被大幅压低且不透明。随后,这些中间商将鱼翅卖到附近城镇(多波或古邦岛)的经销商、爪哇的泗水、苏拉威西的万鸦老的经销商。对于当地渔民而言,这种供应链导致鱼翅价格缩水。近期有例证表明当地鱼翅价格整体下降的状况,一位经销商来到调查中的一个捕捞区,他拥有通过加里曼丹与香港、台湾的直接联系,但他无法报出足够的价格,只好无功而返 。多数受访渔民都不知道鱼翅被出口到哪里,而若干经销商声称鱼翅被销售到泗水或万鸦老,然后再运往香港和台湾。

印尼东部三种被捕捞并用于国际鱼翅贸易的鲨鱼所生产的鱼翅价格的下降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