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时尚 尚品

南京大牌档之民国往事 怀旧开业

新浪时尚

关注

导语:南京大牌档之民国往事(王府井银泰in88店),是南京大牌档全国第24家分号。其民国街巷,旧时南京商业区的店堂风格,学生小妹,邻家小弟穿梭于市,路灯下演绎韵律动人的萨克斯……无一不彰显民国往事独有的旧时风情。

菜品方面亦是推陈出新,除南京大牌档各色招牌热销菜品之外,食客还将品尝到只有在王府井银泰in88店独有的民国往事风味菜肴,比如“少帅坛子肉”,因张学良喜爱的坛子肉而得名,以肥瘦相间的五花肉为主、肉丸、墨鱼等食材融合一体,口味香醇浓厚,香而不腻。而“金陵炖生敲”则是京苏大菜的代表,具有300年以上的历史。选取整条鳝鱼去骨,用木棒敲击鳝肉,使肉质松散,故名生敲,鳝鱼配以腐竹炖烂入味,口味鲜美,拌饭佳肴。

南京大牌档王府井银泰in88店新菜

大千招牌盐水鸽-28元半只

南京大牌档将南京地方风味与民国文化特色相结合,突出祥瑞、健康、勤俭的文化内涵,并籍此希望重拾“民国往事”的美食盛境,邀天下食客感受南京大牌档之民国往事的新篇章!餐厅地址:北京市东城区王府井大街88号王府井银泰in88 6层

南京大牌档 地道南京本邦菜

南京大牌档始创于1994年,时值国泰民丰,物味优饶。南京大牌档立足南京,立志南京本邦饮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以传统“京苏大菜”为基础,广集民俗市井、寻常巷陌之佳肴名点,加以改良创新,形成独具南京本地文化特色的经典菜式名点。其菜点风格雅俗共赏,讲究原汁原味、精工细作。南京大牌档江南院落的店堂风格,南京古城门命名的包间,古朴亲切的侍者服饰,韵律动人的评弹演绎……无一不彰显江南独有的古韵风情。

本味动人。十多年来,南京大牌档作为南京本邦菜之集大成者,已成为南京饮食最具影响力的代表品牌之一,成为市民及游客寻味金陵的必至之处。

曾以“金陵天厨”名扬海内的南京,是自然条件优越、物产原料丰富的江南佳地,历代劳动人民积累了丰富的烹饪经验,创造了层出不穷、美不胜收的美味佳肴。十多年来,南京大牌档代表着正宗南京民俗风味,在本味传承和创新上,始终一丝不苟,坚持不懈地历练工艺。越是家常物味,越是精益求精。即便是一煲炖汤,亦或一道烧豆腐,也必追求至味。

南京大牌档将南京地方风味与文化特色相结合,突出祥瑞、健康、勤俭的文化内涵,并籍此希望为南京重拾“东南第一佳味”的美食盛境!精挑细选,将南京民俗风味浓缩于此,以供品鉴。

招牌盐水鸭

南京的制鸭技艺久负盛名,早在1400年前的南朝,鸭子已是金陵民间爱好的食品。盐水鸭又叫板鸭,是用盐水腌制而成,因其肉质细嫩紧密如板,故名板鸭。明清时南京更流传“古书院,琉璃塔,玄色缎子,咸板鸭”的民谣,地方官员总要挑选板鸭进贡皇室,所以又称“贡鸭”;朝庭官员在互访时以板鸭为礼品互赠,故又有“官礼板鸭”之称。南京盐水鸭“清而旨,久食不厌”,有“六朝风味”、“百门佳品”的美誉。

六合猪头肉

古人云:要吃肉,肥中瘦。猪头肉便是最妙处。农家猪头肉在清咸丰年间即声誉鹊起。猪头选取于南京北部山区的土种“散步(漫山遍野觅食)猪”,味道纯正无异味;加工精细,人工拔毛、漂净沥干后,以百年老卤略作腌制;放入特制的锅中,再加入百年汤料及去腥增香之辅料,以硬木(主要是松枝)之火,紧煮慢炖四、五小时方出锅。而一旦出锅,十里闻香。实可谓:雍容大度,贵气非凡。

香干马兰头

马兰头,又名路边菊,早在明初即有入菜记载。暮春清明,马兰头成为时蔬,让人不由惜春。《随园食单》云:“马兰头摘取嫩者,醋合笋拌食,油腻后食之可以醒脾”。其分青、红梗,食用以野生青梗为佳。以香干炒食,色泽悦目,香气飘荡,清爽适口。相传康熙南巡时,南京一老者请他吃此菜,康熙品尝后赞叹“不图民间有此清香物!”

南京素什锦

素什锦当如妙玉,韵质俱佳。南京自古不缺素菜。金陵古都几百年来一直流传一种习俗,每到过年家家都要做一道用素菜配制的菜肴,这就是素什锦(金陵说法“炒素菜”)。据说正宗的素什锦应由荠菜、芹菜、胡萝卜等十二种菜配制而成,它代表一年十二个月。把十二种菜放在一起炒,表示一年忙到头过年大团圆。至于全用素菜制作,那也是说过年不忘神仙大佛,献上一道美味素食以求来年好运。

江米扣肉

传说朱元璋当和尚时,迫于生计到处云游,靠别人施舍勉强度日。这日天冷,晚饭又没着落。好在一个经常和他一起的乞丐不知从哪弄来一些剩饭和猪肉。他们把肉饭一起放入破罐用火烧煮,不一会便飘起肉香,刚一煮熟就被他俩吃得一粒不剩。朱元璋当了皇帝后,山珍海味吃了个遍,却念念不忘那肉饭。于是他找到那乞丐做出肉饭,但无论如何他也吃不出当年之味了。后来人们就用糯米和猪肉做出这道“江米扣肉”,此菜形态整体饱满,口味咸鲜、回甜。

天王烤鸭包

太平天国建都南京后,天王洪秀全听说明太祖朱元璋爱吃烤鸭,并最终一统天下,所以他极力效仿。当时南京的烤鸭已非常有名,但他要求御膳房把烤鸭做得更好,于是大厨们开始想方设法制作起来。其中有位大厨灵机一动,将烤制好的烤鸭,分解成小丁为馅,做成包子蒸出。经此法后的鸭肉入口肥而不腻,酥香无比。由于此菜还有“并包天下”之意,洪秀全大悦,并命名为“天王烤鸭包”。此菜风味独特,甜鲜爽口。

古法糖芋苗

那是江南科举时代,传说有天在夫子庙贡院门口,一个姑娘拉着一个秀才哭闹。众人一打听,才知这姑娘是秀才的妻子,千里寻夫来的。这秀才连续两年没中榜,不甘心就此回家,而妻子坚持要他回。这时有个卖五香驴肉的吆喝起来“五香驴肉,我想你哎。”正巧旁边有个卖糖芋苗的则吆喝着“糖芋苗,糖粥藕,谈得拢。”秀才夫妻俩破涕为笑,甜蜜地吃了碗糖芋苗,携手踏上回乡路。糖芋苗从此也远近闻名。南京大牌档的糖芋苗遵循古法,芋苗口感润滑,糯香爽口,桂香浓郁。

鸡汁长江白鱼

江白鱼产自长江中下游,肉质细腻,口味鲜美。新鲜江白鱼经过腌渍,辅以老鸡汤旺火速蒸而成,色泽银白、肉质细腻、鲜美无比。

清炖狮子头

淮扬菜品,向以清炖狮子头、拆烩鲢鱼头和扒烧整猪头“三头”驰名,其中尤以清炖狮 子头享誉最高。该菜早在隋代就列为淮扬四大名菜之一。相传隋炀帝到扬州观琼花以后,令御厨以葵花岗等四大盛景为题分别制菜,遂有葵花献肉等四道名菜问世。 隋炀帝颇钟情葵花献肉,曾用此赐宴群臣,于是便闻名江南。巨大的肉圆做成葵花型,其形似雄狮之头,遂称“狮子头”。

民国美龄粥

民国初期,宋美龄居住南京。有段时间她的身体状况很不好,吃不下东西。其姐夫孙中山让其改变西式早餐,并让厨房熬制稀饭。厨师考虑营养,就用自制的豆浆 和上等大米混合熬粥。宋美龄喝了一碗,顿感食欲大振,连称美味。于是,这种豆浆熬制的“美龄粥”,就成了大众喜爱的食品,既清淡简朴,又营养丰富。

金牌响油鳝糊

选用笔杆粗细的鳝鱼,大厨配以佐料滑炒,上桌前再用滚油冲浇、滋滋作响,滑润肥香,是南京不可不尝的传统名菜。

金牌蜜汁藕

江南之地,水乡纵横,盛产菱藕。古人形容美人臂如藕段,足见其袅娜纤巧、温润香嫩 之美了。俗话说“养生就吃藕”。蜜汁藕,也叫糖粥藕,其精妙之处就在于将糯米灌入藕眼,再入麦芽糖等辅料烹煮。其过程讲究火候,使糯米之香更入藕中。成品 蜜汁藕颜色透明,显咖啡色,香糯而富嚼劲,令人难忘。

水乡一桶鲜

从前的南京秦淮 河,水平如练,河里鱼、虾、昂刺、蟹、贝、蚌……应有尽有。每当夕阳西斜,渔船上炊烟袅袅。菜以河鲜为主,船家自有手段,当场料理烹饪,眨眼功夫就端上桌 来。船上的人围坐享用,任舟自泊。这“秦淮一桶鲜”就是将虾蟹贝蚌的一锅煮上,一桶端上,原汁原味,尤其鲜美,每每在秦淮河上香飘十里。故得此名。

大牌红烧龙虾

小龙虾原名克氏螯虾,原产于美洲,盛行于水域湖区。先是日本从美国引进,上世纪30年代从日本传入我国。其繁殖能力强,在长江中下游及华南分布很广。小 龙虾起先是人所不近的弃物,直到上世纪70年代南京人发觉其美味,成为盘中物。80年代已风靡南京街头巷尾,同时也迅速红遍南京以外很多地方。如今小龙虾 已成为南京人款待远客的本地代表菜。红烧龙虾最妙,不但入味倍至,而且色泽诱人,一盆映得满堂红。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