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届浙江理工大学服装艺术设计教学及作品介绍

新浪时尚
一、浙江理工大学概况
浙江理工大学是一所以工为主,特色明显,优势突出,理、工、文、经、管、法、艺术、教育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省属重点建设大学,坐落在历史文化名城---杭州市,占地面积2100余亩。学校的前身——蚕学馆,是杭州知府林启为实现其实业救国、教育救国的宏愿于1897年创办的,是我国最早创办的新学教育机构之一。
学校现有本科专业59个,其中国家(教育部)特色专业8个,省优势专业9个,省重点专业(含在建)15个,并拥有硕士研究生推免权。拥有2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含12个博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17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3个工程硕士领域,拥有艺术硕士、工商管理硕士专业学位授权。近几年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6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鲁迅文学奖1项,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创新奖1项,省部级奖励120余项。学校坚持开放办学,已与近20个国家和地区的60余所教育科研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
二、浙江理工大学服装学院介绍
1、“中国著名时装学府”:浙江理工大学服装学院连年排名全国服装学院三甲、全球第21位,被誉为浙江省服装产业的“信息源、技术源、人才库”,是我国最早创办服装专业的院校之一。学院现有教职工140余人,高级职称、国外学成归国师资以及"浙江省教学名师"、
"浙江省新世纪151人才工程"、"浙江省中青年学科带头人"、"中国十佳时装设计师"获得者等近70人。在校本科生、硕士博士研究生、国外留学生2300余人。
2、拥有本硕博三级学位授予权:学院拥有服装设计与工程二级学科博士点1个,拥有服装设计与工程1个二级学科硕士点和艺术学理论、设计学、美术学3个一级学科硕士点,拥有工程硕士、艺术硕士和高校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授予权。服装设计与工程、艺术设计专业为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及浙江省本科院校"十二五"优势专业建设项目。服装设计与工程是浙江省重中之重一级学科的一个方向,设计学为浙江省重点学科。学院开设服装设计与工程、服装与服饰设计(服装艺术设计、服饰品设计、服装设计与营销)、产品设计(纺织品艺术设计)、时装表演艺术、人物形象设计等专业及方向,国家工程实践教育中心1个、浙江省服装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1个。
3、国际化办学特色鲜明:服装学院先后与美国纽约时装技术学院(FIT)、美国康奈尔大学、香港理工大学、韩国水原女子大学、意大利欧洲设计学院、英国伦敦时装学院及法国、俄罗斯、马来西亚、台湾地区等艺术设计院校建立了密切的交流与合作关系,互派教师与学生,国际化办学特色明显。经教育部批准,学校与美国纽约州立大学时装技术学院(Fashio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合作举办本科教育项目,该项目学生均有机会申请赴美国纽约州立大学时装技术学院学习,其中,优秀学生可赴美为期半年或一年的访问学习。
三、我校服装设计专业学生的毕业就业创业介绍
1、目标企业就业
今年毕业班学生采用了预定制方式,在毕业前的6月,许多企业与学生签订就业意向在此期间企业可以与学校共同培养预定的学生,一般每个学生都有2-3个预选企业,主要面向长三角和珠三角以及京津等大中型都市和服装产业集群地区。毕业后根据自己和企业双方的意愿选择就业。服装类的毕业生就业率一直高居95%以上
2、自主创业
我校服装专业毕业生自主创业的比例较高,在电子商务发展的良好势头下,近两年通过线上平台创业并取得较好业绩的毕业生为数不少。 浙江服装企业中60%以上的首席设计师或设计总监是我校学生;“杭派女装”的200多个品牌中,近50%是我校毕业生自主创立的;
学校本科毕业生的自主创业率在5.6%左右。自主创业已成为理工服院的一个特色。
3、继续深造
每届毕业生,有20%左右的学生选择继续深造,这一人群中,半数选择去国外深造,主要是法国艺术学院、伦敦艺术学院、中央圣马丁艺术与设计学院、意大利马兰欧尼、意大利欧洲设计学院、美国帕森设计学院、比利时安特卫普设计学院、香港理工大学、东华大学、浙江理工大学、苏州大学等院校,为他们提供了一批优质设计专业生源。
四、本届服装艺术设计毕业班教学理念及作品特色介绍
1、展演主旨
本届毕业设计以《时无尚界》为主旨,从源塑、原容、元素、圆融四个不同次主题展现年轻设计师们对时尚的理解。“时无尚界”传递这样的理念:设计是一个不断探索尝试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时尚的创造没有边界,没有约定俗成的标准,更没有预定的答案,时尚的精神和魅力都诞生在创作过程中。年轻设计师们运用创意思维,将常见的面料,进行不同的设计手法和廓型创新和实践,以此探索作品不同的设计面貌。

设计主题

设计主题

设计主题

设计主题
2、设计主题
(1)源•塑主题展示的是面料与造型的组合与尝试,在不同的灵感来源激发下,用材质塑造具有廓形视觉特征的设计作品。这一过程,锻炼了学生对面料特性的了解以及面料对服装廓形塑造的特性。
(2)原•容主题会看到不同的服装文化容貌,学生在各种服饰文化和风格的养分中吸收感动自己的内容,最终用服装设计语言展现出自己的情感和领悟,让作品呈现出似曾相识的面貌,又散发新的时尚魅力。
(3)元•素主题作品最大特点展现了生态、未来及对科技的膜拜,非服用材料得到较大程度的发挥,作品的表达也不再局限服饰语言,思路拓展也更为大胆。尤其以一组陈列装置为主的作品展示,学生将陈列道具以装置艺术的形式呈现于T台,以新的视觉形式进行演绎。
4)圆•融主题以礼服为主,礼服也是设计从简洁到繁复,从各类风格最终回归到内心满足与喜悦的融合过程。这一主题作品装饰手法丰富,演绎的风格也颇为多样化。
此次展演的作品,是我校2014届服装设计专业120余名本科毕业生大学四年的学习结晶和成果汇报,也是教师教学实践的一次大检验。每一个作品,从构思到设计,从选料到打版,从裁剪到缝制,每一个环节都由学生独自提出,导师因势利导,互动完成;在授艺的同时,导师们人格人品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和作用,每一次毕业生设计,不仅是对
(1)设计不仅仅是一个物化过程,还是设计者赋予材料以鲜活生命特征的过程
对材料的认知和探索可以极大程度的丰富设计语言,展现不同的设计面貌。每种材料对服装版型、制作工艺及设计手法都有不同的要求,学生在这一过程中通过反复的实践,摸索材料的属性和运用的可能性,在不知不觉中将自己对生命的思考和态度转移到了材料上,从使材料具备了人格化特征。
(2)创意是从情创到智创的过程,是人文遗产与科技成果熔融的结晶
从设计概念到具体的作品呈现是个漫长的探索过程,也是学习思考融会贯通的必经之路。学生在这个反复的过程中学习从情感出发到概念形象、材质再造、融汇设计等综合把控能力和协调平衡能力。今年与以往不同的是陈列方向学生的一组作品,将他们对橱窗、卖场设计的概念浓缩为可见的装置走上T台,在我校服设专业教学史上第一次大胆的创新实践。
(3)毕业设计不仅仅是设计技能的叠加和汇总,而是学生人格的升华和智慧的深化,是从个体行为到团队协作到承担社会责任的大转变
通过毕业设计的创意思维和实践活动,对面料属性、产品类别、形象表达、创意物化等有了系统的认知和体验,从而尽快完成创意到创业,从学业到职业的转变,从校园娇子到行业精英的角色转换。本次作品展演无论是对于设计者本身、学校教学还是相关企业都将产生极其重要的影响和意义。
六、本届服装艺术设计毕业班导师组介绍
1、夏 帆:副教授, 硕士研究生导师,意大利欧洲设计学院访问学者;
研究方向:品牌战略策划、产品设计研发、服装跨界创新
2、姚 琛: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研究方向:品牌文化创意,商品企划,产品研发设计展演
3、冯 荟:副教授, 硕士研究生导师,博士,中国丝绸博物馆特邀策展人;
研究方向:服装展示陈列,丝绸文化艺术国际交流与合作, 艺
术展策展人
4、胡 琼:讲师,硕士研究生;院级优秀教师;
研究方向:服装产品开发和品牌策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