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H&M大中华区总经理Magnus Olsson

新浪时尚

Q1: 请您谈谈对快时尚行业2016行业宏观状况与行业格局的看法,H&M 2016年在中国的发展有哪些侧重点?在这些领域,您认为可能存在哪些挑战?
Magnus: 大家可以从媒体报道上了解,中国在2016至2020期间,预计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仍将保持高于GDP 2-3个百分点的速度,预计达到10%的平均增速。我们对于中国时尚零售行业也具有信心。
2016年,H&M将继续坚持我们的商业理念:以可持续的方式和优惠的价格提供时尚和品质。在整个行业中,H&M视自己为最大的竞争对手,我们会不断检讨过往的表现,务求时刻为顾客带来惊喜,并超越他们对H&M的期望,始终致力于在每个市场都为顾客提供最优质的商品。我们将继续在中国进行拓展,而人才吸引与保留对我们来说将是比较大的挑战之一。
另外,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正与日俱增,已成为H&M商品的关键要素之一,并且增值型产品已经成为可持续发展观念逐渐提升的顾客的首选。在中国将更可持续的发展理念推广给更多的消费者,也是我们面临的挑战之一。
Q2: 能否谈谈过去的2015年H&M中国的业绩增长状况,以及对2016年中国业绩状况的预期?中国经济增速放缓,是否会影响H&M在华的门店扩张等发展策略计划?
Magnus: H&M于2007年进入中国市场,在过去这段时间中,我们看到了中国消费者对于我们产品及H&M品牌的热情与长期支持,中国成为了H&M集团发展最快速的市场之一,并在H&M全球拓展中扮演了重要的战略性角色。我们相信,中国将继续成为我们发展最迅速的市场之一。
H&M于1月28日发布的2015财年年报显示,集团年度销售总额为2100亿瑞典克朗(含增值税),按瑞典克朗计算增长率为19%。税后年度利润增至209亿瑞典克朗。2015财年,H&M集团在中国市场销售额超过105亿瑞典克朗(含增值税),位列全球市场前五,按当地货币计算相比2014财年增长16%。
H&M目前已在61个市场开设超过3900家门店,并在其中23个市场设有网上商店,我们也已于2014年在中国大陆地区开设了网上商店。2015财年H&M在中国大陆地区新增门店数量达到73家,门店总数超过300家。2016年,我们在全球每年新开10-15%的门店并维持高盈利性的增长目标将保持不变。
Q3: H&M在其最新年报中公布了2016年开店计划,预计在全球范围内新开425间门店。请数据描述,H&M近年在中国开店速度的进展状况,这些开店的选址的地域分布有怎样的计划,是否会更多偏向与二三线城市?
Magnus: H&M集团计划在2016财年在全球新开425间门店。我们将坚持以可控的方式进行扩张,坚持高品质、可持续理念以及持续的高盈利。
2015财年H&M在中国大陆地区新增门店数量达到73家,门店总数超过300家。H&M将继续在全球范围扩张,我们也计划在中国目前已有门店的城市以及一些全新城市开设H&M的店铺。
虽然一线城市的购买力日趋稳定,我们仍希望在这些重点城市增加我们的门店,例如我们即将于3月26日在广州全新地标天环新开广州首家旗舰店。二三线城市的城镇化进程以及更高的可支配收入不断加快,这也为我们创造了非常大的消费需求。
Q4: 中国零售业地区发展不平衡,各地区相关人才的积累也不尽相同,光靠发达地区的人才支援,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当地零售人才匮乏的问题。从H&M来看,二三线地区的人才数量与一线城市相比是否更为紧缺?如何解决招聘难题?
Magnus: 随着我们在中国的持续扩张,二三线城市门店的人才招募也是我们在拓展过程中遇到的挑战之一。为公司进一步的扩张计划储备人才,我们在3月3日推出了至今为止在大中华区进行的最大的人才招募活动,主题为“在这里,我可以”。在此次人才招募活动中,我们别出心裁地邀请了 44名员工担任公司品牌形象大使,希望通过他们职业旅程中的真实故事给有志于投身时尚事业的人才以新的启发。此次招募活动将在中国大陆、台湾、香港和澳门等地区通过户外广告牌、店内和网上展示等形式,体现H&M独特的企业文化和丰富的职业机会。我们希望通过这次招募活动,吸引更多各地优秀人才加入H&M。同时,我们也为求职者提供了丰富的职业发展机会。
Q5: H&M继续在中国加速开店,您觉得在店长等中高端人力资源方面的储备和培训方面是否存在挑战,又采取了哪些措施?
Magnus: 一方面,我们倡导包容开放的工作氛围。我们的企业文化植根于我们的经营理念。H&M非常信任员工,我们建立在对个人的根本尊重上的基本价值观包括:互相信任、齐心协力、精简务实、积极进取、成本意识、坦诚开明和持续改进,我们希望员工在这样的价值观下与公司共同成长。
在中高端人才储备方面,H&M一直鼓励员工内部晋升,一旦有职位空缺,HR总会将开放职位的信息刊登在内部沟通平台上。H&M并不会预先规定好员工的职业路线。取而代之的是,H&M的每一名员工都能够自由发展,根据自身的优势选择新的发展方向。H&M 会搭建公正透明的平台以尽力提供越来越多的机会。H&M 鼓励员工在成功履行目前职责之后尝试新的部门,新的工作地点和新市场。2015年,中国大陆地区共有638名员工获得内部晋升(仅H&M品牌)。
同时,我们提供完善的培训系统以及平台。培训对 H&M 来说是一项投资,高质量的培训保障了 H&M 的业务和扩展目标,同时削减了我们的运营成本。作为一家拥有强大本地资源的全球公司,H&M 努力确保我们的决策以本地商业需求为基础(同时符合全球方针、目标和策略),以惠及所有人。我们保障和支持不同业务部门和市场之间进行协作,根据地方举措制定全球策略,并在需要时提供给我们的员工。为了提升培训质量,在维护 H&M 雇主品牌的前提下,我们致力于以可持续方式,向员工同时提供地方和全球材料。这些材料以不同的方式相结合,以增强学习体验。我们在适合时装公司的环境下提供培训,支持我们的员工。
Q6: 中国却正处于人口红利下降的通道之中,零售业普遍面临人手短缺,人才流失率比较高的问题,特别是门店普通员工,有数据显示中国零售业40%的企业流失率都超过30%,H&M 2015年人才流失率是怎样,采取了哪些措施吸引和保留人才?
Magnus: H&M提供的不仅是一份工作,而是一个时尚职业生涯的开端。
我们独特的全球文化具有多元性和包容性。我们认为每个人都应该体现自我,同时,我们也鼓励大家穿出自我,表达充满个性的潮流与时尚。在H&M,我们也非常重视所有人的声音,崇尚坦诚开明,我们欢迎员工提出新建议,因为我们需要富于新意和创新的建议,这样我们才能保持在时装界的前沿地位。
在 H&M,职业发展之路并非事先设定。新机遇总是层出不穷,而且方向往往令人意想不到,让员工有机会在我们不断扩大的时装业务中尝试新的领域。我们希望员工感到自身受到珍视,并给与员工发展机会,其途径是通过内部岗位轮换、晋升以及提供海外发展机会。
为了鼓励员工在H&M长期服务, 2010年H&M还面向所有员工推出了一项激励计划。由Stefan Persson家族向瑞典基金会Stiftelsen H&M Incentive Program捐赠约400万股H&M股份,价值约10亿瑞典克朗(基于2010年9月6日的股价)。基金会的资金收益将平均发放给员工,不限职务和工资水平。集团旗下的所有全职和兼职员工都可受益。年资工龄是考虑因素之一,工作满五年则符合资格。
2015年,H&M第三次荣膺全球著名职场研究认证机构——卓越职场®研究所评选出的“大中华区最佳职场®”,并凭借出色的工作环境及企业文化,荣获由卓越职场®研究所评选出的“2015年全球最适合工作的跨国公司”殊荣。
Q7: 有资料提到H&M的投资者关系主管Nils Vinge等表示,“我们的在线销售取得了不错的成绩”,请谈谈H&M中国在电商和数字化方面的成绩和措施,及未来计划。包括相关人力资源储备。
Magnus: 2014年,我们在中国大陆地区推出了我们的网上商店,这一推出使中国大陆地区的消费者在一天中任何想要购物的时候都能够以优惠的价格购买到时尚且具有高品质的服饰。
另外,我们的网站hm.com除了带给大家全新数字化的购物体验之外,也传达着我们的经营理念,网站的对象包括对H&M和时尚感兴趣的每一个人。hm.com能时刻为消费者提供有关H&M的宣传计划、设计系列、门店和财政事项的最新资讯。
我们在全球不断扩大网购业务,从而也在销售国家和我们总部的网购业务部门创造了机遇。H&M 是一家以价值观为导向的公司。我们希望拥有一支多元化的员工队伍,并且重视团队合作,它是我们取得成果的最佳途径。我们希望我们的员工彼此坦诚沟通,互相交流,具备积极的工作态度、对公司及对时尚行业非常热爱,当然,我们也为员工提供了完善的培训体系与平台,帮助大家不断学习新知识,提升自身工作能力,适应时尚行业与公司业务的快速发展。
Q8: 我注意到H&M也在展示销售更多品类的全新商品。2016年将有超过300家新门店会销售H&M美妆产品,这样H&M将会拥有总计1200家销售美妆产品的门店。请问,中国将有多少销售美妆产品的门店?美妆产品线的产业链布局是否中国也产业其中?
Magnus: H&M现阶段并没有在中国销售H&M美容系列的计划,我们完全尊重中国政府对美容产品进行动物实验的政策,但是,无论在制造环节还是终端产品环节,我们公司本身不允许针对美容产品进行动物实验。我们目前也在与政府、行业伙伴以及其它公司共同寻找解决方案。
目前美容系列包括化妆品、工具、全身护理、护发及造型的完整系列。
Q9: 近年来中国人力成本提升,薪酬成本与人才保留之间如何协调是在华企业普遍面临的人力管理挑战。H&M中国人力成本提升的变化?如何上述挑战应对?
Magnus: 我们相信,在人力成本上涨的大环境下,如何留住人才变得更加关键。如刚才提到的,H&M 提供广阔的职业发展空间,我们相信员工具备发展的能力,并为希望接受公司内部新挑战的员工提供支持。我们尽可能从公司内部招聘,这意味着员工有充分的机会与我们共同成长。我们也为员工提供完善的培训系统与平台,让大家与公司共同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