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时尚 时装

这个夏天,给穿搭加上一份有温度的自我表达——拖鞋

新浪时尚

关注

转载自:时尚芭莎

原标题:谁说拖鞋只能出现在浴室门口?

2025年的夏天,拖鞋摇身一变,成为了每位时髦精衣橱里的C位单品。时尚不再高高在上,舒适、实用和风格感开始并驾齐驱,一双“会说话的拖鞋”,正在重塑我们对夏日造型的想象。

拖鞋

 

在最初,拖鞋是典型的功能性产品。人们关注的是它的实用性——防滑、透气、方便穿脱。大多出现在室内或浴室场景中,造型以塑料、布料为主,设计简单朴素,没有“风格”可言,甚至是邋遢、不正式的象征。

21世纪初,Y2K千禧年文化崛起,一些街头潮流品牌开始把拖鞋“拉上地面”,带入日常造型。厚底夹趾、Adidas三道杠、Supreme等运动拖鞋成了街头少年、滑板文化群体的标配。拖鞋开始从家居过渡到城市场景,具备了初步的“穿搭属性”。

2010年之后,当Céline、The Row、Hermès、Chanel等高端品牌开始推出极简风、皮质或结构感强烈的拖鞋时,时尚圈开始重新定义这双“边缘鞋类”,将“室内拖”的舒适感带入高级时装领域,引发时尚编辑与明星纷纷效仿——拖鞋不再是懒散的象征,而是“反时尚即时尚”的街头先锋态度。

进入本世纪20年代,这股拖鞋风潮没有退潮,反而越发盛行,并呈现出更加多元化的风格走向。拖鞋的造型更加多元,除了精奢风的法式小细跟,更多出现解构未来感、Y2K甜辣风、环保材料等,它不再局限于一种美学语言,而是可以出现在每个风格人群的鞋柜中。

与此同时,“氛围感穿搭”“情绪造型”成为流量密码,拖鞋的“低门槛+高表达”特性正好对标当代消费需求。从“只能在家穿”到“出街搭配主角”,拖鞋的发展路径其实正是时尚从高高在上的权威叙事走向自下而上的多元化的缩影。

它见证了舒适性与美观并存的现实需求,承载了风格自由和身份表达的社会变化,成为品牌实验新材料、新廓形、新生态主张的媒介,它正在穿透季节、阶层与场景的边界,成为现代人鞋柜里的必备单品。

几年前,谁能想到,那双被称为“洞洞鞋”的 Crocs,会成为Z世代心中不可替代的“快乐拖”,有多少人在这个夏天势要成为“洞门”信徒?在本世纪20年代的审美浪潮中,Crocs 从曾经的“时尚灾难”摇身一变,成了最火的鞋履品牌之一。

它的逆袭,藏着当代青年人“自我认同+舒适主义”的时尚答案,穿它=放松自我。而在越来越多年轻人追求“松弛感”生活方式的当下,Crocs 恰好完美命中。

舒适至上,是当代审美的底层逻辑,“我不再需要取悦别人,我要先取悦自己”,这是后疫情时代,年轻人最真实的穿搭心理。

除了 Crocs,还有更多大牌都在“上头”,加入丑鞋联盟,Balenciaga强调存在感的“重量美学”,用极端设计的“超重拖鞋”讽刺传统美丑标准。这些品牌不约而同地走入“反精致”的鞋履领域,把“丑”变成一种高级的时尚表达。

“丑鞋”之所以不再“丑”,是因为它承载了新的时尚语言——不迎合、不取悦、不循规蹈矩。穿它不是不在意时尚,而是选择了不内耗的时尚。穿洞洞鞋成了一种态度:相比于在意别人的眼光,我更在意我是否舒服。这也是为什么越来越多的时髦精愿意用拖鞋为穿搭加上一笔惊喜的、戏剧性的、不对称的情绪冲击。

拖鞋不再只是“拖一双就走”的懒人选择,而是精致、松弛、风格感的共鸣点。这双鞋带来的不仅是脚步的轻松,更是心理上的放松,脱离“要得体”的焦虑,放下“要精致”的压力,向世界说一句:“我就喜欢这样!”

这个夏天,就从一双会说话的拖鞋开始,为你的穿搭加上一份有温度的自由表达吧!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