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时尚 时装

窦靖童把第一次给了Gucci

新浪时尚

关注

导语:10月17日,Gucci“已然/未然(No Longer/Not Yet)”展览在上海民生美术馆开幕。这个由Gucci创作总监Alessandro Michele与英国《LOVE》杂志主编Katie Grand共同策划的展览以探讨“何为当代?”为题,邀请了不同领域的当代艺术家以各自的独有视角与创作,阐述介于“已然(No Longer)”与“未然(Not Yet)”之间的含义。

    在开幕红毯上,窦靖童的出现让大家眼前一亮。这是她第一次出现在品牌活动上,这位18岁的年轻歌手对大家来说既熟悉又陌生,她穿着一身黑色包边西装搭配灰色格纹裤,帅气利落。作为天后王菲的女儿,窦靖童一出生就自带光环,母亲是空灵冷艳的天籁歌后,父亲是开天辟地的摇滚祖师,从她还没有走上音乐这条道路的时候,我们便认定了这个王菲与窦唯的结晶必定与音乐脱不了干系。当今晚,窦靖童以个人歌手的身份携带乐队,为Gucci展览开幕表演,比似曾相识的声线多了更多清亮,比暗黑冷酷的表演增加了些许随性,也许这样的一切正该是在这个时候到来,她的出现就是一场“已然/未然(No Longer/Not Yet)”的真人秀。

除了帅气的窦靖童,超模刘雯的出现也是当晚的一大亮点,她身穿Gucci2016早春系列绿色蕾丝裙搭配银色运动夹克,大气优雅又亮点十足。刘雯与Gucci品牌的渊源颇深,曾多次为Gucci走秀,在大热的恋爱真人秀节目《我们相爱吧》里面,Gucci不仅陪伴刘雯第一次与崔始源约会,而且还成为崔始源送给刘雯的定情信物。

已然/未然(No Longer/Not Yet)展览简介

已然/未然(No Longer/Not Yet)展览对稍纵即逝、难以捉摸的“此刻”提出了一个简单的问题: “何谓当代?” “时间性”不仅是现今的时尚本质,对于了解与展现时尚更加至关重要,那是时尚的“圣杯”:那个造型、那件衣服、那个配饰,那样的态度充分体现我们在历史中的才智与情绪。这就是为什么 “这很流行!(that’s so now)”会成为时尚中难以忍受的陈腔滥调,每个优秀的设计师的工作就是要成为当代,将“已然(passé)”从“未然(too soon)”中分离,去抓住稍纵即逝的脉动。但时尚与时间的关系确实错综复杂,就以产业链来说,在衣服可以被购买之前,它需要被设计、展示、制作 - 也就是说,一个伟大的设计师必须要能够预见未来几个月后的 “当代”; 2015年的秋冬系列其实是早在2015年2月就已经发布的作品,设计则更早于前。因此设计师在此刻独自面临的危机是可能会被时间抛下。所以,他们必须让自己逃离此刻,使自己摆脱“这里”和 “现在”的束缚,才能够成功地创造出即将到来的 “当下”。

7zq3a376Gucci 2015 No Longer / Not Yet(已然 / 未然)艺术展

当意大利哲学家吉奥乔∙阿甘本写道:“真正同时代的人,真正属于其时代的人,也是那些既不与时代完全一致,也不让自己适应时代要求的人。从这个意义上而言,他们就是不相关的。”他的内心也是经历了这样的矛盾。阿甘本是书写当代论述的重要哲学家,他深远地影响了Alessandro Michele以及他成为古驰创作总监后所创作的系列。缘起于此,Michele与Katie Grand共同策划的展览邀集了7位他们都很欣赏的艺术家,以当代为题,阿甘本的论述为源,作为艺术创作的主题。

1509026157意大利哲学家吉奥乔∙阿甘本

中国艺术家曹斐的装置艺术代表了中国当代社会经济在快速发展的历程下,城市与乡村之间的空间关系。观念艺术家Jenny Holzer的作品选,则体现了她一贯的创作方式,劫持了被营销手段掌控的当代都会风景,她的文字信息永远都是这么地切题。艺术家李姝睿的作品直入脑海中记忆与主观印象交汇的核心,提醒着我们当下拥有的意识来自于我们对过去的认知。艺术家Rachel Feinstein将时间刻划成一个现代童话里的角色。时尚摄影师Glen Luchford以古驰2015秋冬系列的广告形象大片,甚至包含尚未曝光过的影像,传达了古驰的视野,整组大片陈列在他曾经为杂志拍摄的经典作品的情境里。时尚摄影师Nigel Shafran的摄影纪实,无声地纪录了Alessandro Michele于9个月前开始的旅程,这基本上就是当下的视觉历史。Unskilled Worker(业余画手)为穿上Michele设计的服装的主角创作肖像画,她的独特风格透过这些神秘主角投射出我们小时候的情景,怀旧又浪漫。同时,Alessandro Michele也亲自挑选了一幅他挚爱的复刻画作,一张古老且出处不明的肖像画,一个因服装的关系而性别暧昧不明的陌生人,他掉进了时间之流里,被 “这里”和”现在“框于当下。

策展人介绍:

alAlessandro Michele

Alessandro Michele

Alessandro Michele来自于罗马,是古驰的创作总监。受到母亲醉心于电影,父亲热爱雕塑的影响,年轻时的Michele在成长过程中就受到了视觉艺术的启发,并且在多数的闲暇时候,都浸淫在艺廊里。从青少年时期开始,Michele也参与了欧洲当时兴起的后庞克青年文化,至今仍能从他的设计中看出,他对于街头时尚的热情从未停息。在毕业于全球顶尖的罗马服装学院之后,Michele曾于意大利针织品牌 Les Copains工作过,也为1990年代Karl Lagerfeld主导的Fendi创下皮具设计的佳绩。他于2002年被Tom Ford招至麾下;2011年5月又被擢升为助理设计师;他在2015年1月时被正式任命为古驰创作总监。

作品灵感来源

这里所展示的是Michele最爱的画作。作品名为“穿红衣的男孩The Boy in Red”,原作很有可能创作于17世纪早期的英格兰。Michele深受其吸引的原因,是因为作品中的肖像性别因服装的关系而暧昧不明。展示的这一版本是近期的作品,该艺术家专事文艺复兴艺术的再创作。房间壁纸以当代风格的花卉图案“Gucci Tian”为特色,“Tian”中文译作“天”,在中国古代文化中通常涉及宗教信仰中的祈祷敬拜。这一花卉图案灵感源于18世纪的挂毯与屏风,房间内的壁纸图腾却全然被赋予了当代面貌,作为绘画的霓虹灯框,又将作品错置于当下,整个空间陈设特意显露出时态的错序。这件作品是当代的遗迹,它既有500年的古老历史,又是一件全新的创作。这个空间代表了与历史的断裂,正好体现了意大利哲学家阿甘本的逻辑理论 - 同时代性即与时间产生一种断裂和脱节的关系。

katieKatie Grand

KATIE GRAND

 

Katie Grand是一位资深的英国时尚总监以及知名造型师,在业界资历超过20年以上,她也是《LOVE》杂志 一本由康泰纳仕集团在伦敦出版的半年刊的创办人及主编。她经常为法国版、日本版《Vogue》、英国版《GQ》及《Tatler》担任创意指导,同时也是《Interview》杂志的资深客座时尚编辑,她对于时尚的热爱,始于12岁那年某次生病时,她父亲带给她《Vogue》及《The Face》杂志作为卧病在床的慰藉。在完成伦敦中央圣马丁艺术与设计学院学业之后,1993年Katie Grand协助策划了英国街头潮流时尚杂志《Dazed & Confused》的创刊,她并非遵循产业模式从助理做起,而是打破成规主导自己的时尚单元拍摄。1999年她成为《The Face》杂志时尚总监,之后又新创其姐妹半年刊《POP》杂志,成为主编;2008年,她离开《POP》,创立了《LOVE》杂志。在媒体领域之外,她也与时尚设计师展开创意合作,担任作品系列与广告大片的造型指导。她与Miuccia Prada以及马克∙雅可布是长期合作的伙伴,目前也是雅可布个人品牌的创意顾问。她曾与多个时尚品牌合作,如Giles, Dolce & Gabbana, Joanathan Saunders, Balmain以及古驰,她是1990年代后期Bottega Veneta走向年轻化的重要推手,后来,更与时任Louis Vuitton创作总监马克∙雅可布携手合作了18场Louis Vuitton时装秀的造型创意。最近开始,她与Sonia Rykiel的品牌艺术总监Julie de Libran合作,也指导了Bottega Veneta的男装与女装秀,以她在时尚媒体的经验背景,她深知时尚发展的来龙去脉,在作品中更体现了她对音乐、街头时尚与流行文化符码的精准理解。

展览艺术家:

Rachel Feinstein

Rachel Feinstein是一名生活和工作在纽约的雕塑家,她的童年在迈阿密度过,从小与动物为伴,居所附近有树林,有池塘,多的是像猴子、鳄鱼这样的动物,她相信小时候的生活环境让她的作品中多了很多幻想元素。从哥伦比亚大学和斯科希甘绘画与雕塑学院毕业后,她于1994年在Exit Art的一个展览中崭露头角,当时她以姜饼房中的睡美人形象出现。她经常通过切割板材来进行构图创作,创作出立体舞台,主角与故事地点常取材自童话故事,例如半兽人、公主、远航的船以及城堡。2014年,她展出了至今为止最大的户外雕塑:以打印铝材雕刻出的三个舞台建筑,展出地点在纽约麦迪逊广场花园。她与时尚界也有密切关系,曾为马克∙雅可布的2012秋冬秀场设计过布景,并在两个该品牌的广告片中出镜。

作品灵感来源

“Mr Time时间先生”是她在雕塑上的又一力作,她亦成名于此创作形式。这件作品延续她以往的巴洛克风格,讲述了放浪形骸引致毁灭的故事。“Time时间”往往伴随着美好与生命的易逝,这也是这位艺术家经常表现的主题之一。乍一看会觉得“时间先生”是一个光怪陆离的故事,可细细品味会发现其中阴暗的成分,体会到死亡警世的意味。

Nigel Shafran

简介

Nigel Shafran在1980年代末期成为时尚摄影师,为《The Face》、《i-D》、《Bazaar》和英国版《Vogue》等杂志拍摄大片。2000年,在其成为艺术摄影家之前,他在东京的Taka Ishii Gallery举办首次摄影个展。他的作品主要关注日常生活中的平凡细节,例如父亲办公室的场景,在水槽内洗东西,上班途中的通勤等以自然日光或环境光线拍出不为人关注的细节。近年来,他的作品多发表于《LOVE》、英国版《Vogue》杂志,并且出版过六本摄影集,其中大部分以家庭成员作为主角。他的首本摄影集《Ruthbook》记录了他搭档的日常瞬间和生活环境。他最近的两本摄影集分别是《Teenage Precinct Shoppers》 - 拍摄于1990年,记录了伦敦东区青少年的黑白影像,以及《Visitor Figures》,取材自维多利亚与阿尔伯特博物馆2012-13年的年报。新作《Dark Rooms》将于2016年2月由Mack Books 出版社出版。

作品灵感来源

为了创作这一系列照片,古驰给予Nigel Shafran 前所未有的特权,同意他在古驰创作总监Alessandro Michele的首秀上演前几周便在后台跟拍各项准备工作,他参与了服装秀前期准备的所有步骤:在米兰总部与设计师会面,面试模特、试衣、在裁缝间进行修改,服装秀理念梳理以及试发试妆,用他的镜头记录下大秀上演前的每个步骤。世人通过他的镜头领略到,设计师通过一场十多分钟的秀展现出对未来六个月当代世界的把握。这组无声的镜头,让人看到时尚界鲜为人知的一面。摄影师如此评道:“Alessandro Michele和古驰的每一个人让我能够一窥2015秋冬时装秀期间的准备工作,我为他们的专业性,为他们的工作过程,专注与热情所倾倒。”

Unskilled Worker业余画手

简介

Helen Downie是来自伦敦的画家兼插画师,因从未受过专业艺术训练,又被称为“业余画手”。她以创作色彩缤纷的大眼人像而著名。她对自己的评价是:“我的作品是对我所见事物的本能情绪化反映。我创作的是自己心目中的形象,绘出被遗忘的不完美与脆弱。”她也常常从时尚图片中汲取灵感,并在2013年因Instagram上的照片而受到时尚与艺术界关注。2014年,她开始在摄影师Nick Knight的时尚网站SHOWstudio担任插画师,绘制2015秋冬服装造型图;亦从时尚设计师Alexander McQueen在伦敦维多利亚与阿尔伯特博物馆举办的“Savage Beauty ”展览中,选择绘制其过去著名的时装作品,向设计师致意。她的作品还曾登上《时代周刊》、《纽约时报》以及《周末画报》、《i-D》、《L’Officiel》、《Bazaar》以及英国版《Vogue》。今年早些时候,古驰邀请她到米兰为品牌2015秋冬大秀绘制造型图。古驰创作总监Alessandro Michele评道,“我最欣赏业余画手的地方,在于她会在作品中加入奇思妙想,这些想法很天真,又很吸引人。”

作品灵感来源

这里所见的所有肖像都源自古驰2015秋冬系列。业余画手以她特有的浪漫手法,从孩童的眼光观察成人世界,每一幅都取材自古驰新装造型。她表示古驰新系列服装一眼就让她有一种怀旧感:“让人回想起第一次坠入爱河时穿的衣服。”

Glen Luchford

简介

Glen Luchford是一名来自纽约的时尚摄影师。他出生于英国苏塞克斯郡。1989年,他首次接手商业活动,为《The Face》杂志拍摄The Stone Roses乐队照片。自那以后,他开始为众多著名杂志担纲摄影,其中包括《滚石》、《Bazaar》、《采访》Arena、《i-D》、名利场》、《Love》以及英国版、美国版和法国版《Vogue》。他还为很多时尚品牌拍摄过广告大片,包括Levi’s,Calvin Klein,Chloé以及Yves Saint Laurent。2004年,他凭借为Prada拍摄的作品获得D&AD大奖。他在电影美学方面的才华也广为人知。2001年,他指导了首部电影长片《从这里到哪里》(From Here to Where),次年,他与艺术家Jenney Saville携手创作了摄影作品。他的作品在比弗利山庄的高古轩画廊(Gagosian Gallery)、伦敦维多利亚与阿尔伯特博物馆、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等地展出。今年他将与古驰展开长期合作,并已经为品牌拍摄了三组广告大片。

作品灵感来源

展示墙上看到的是Glen Luchford为古驰2015秋冬系列拍摄的广告大片,以及从未曝光过的影像。这些影像经过超放尺寸后,在静谧高尚的氛围中呈现出不寻常的感觉。不过也许有人会说摄影师的作品只有在流行文化的原生环境中才能呈现出最丰富的意味:如杂志、广告牌、公交车站、地铁站等。在玻璃橱柜内,亦展示了Glen Luchford过去杂志里的商业作品,包括他为《The Face》创作的出道作品“ Stone Roses”。后来在1990年代还受《The Face》委托,为摇滚乐队Primal Scream的主唱Bobby Gillespie、好莱坞演员凯文∙史派西(Kevin Spacey)以及英国电视名人Amanda de Cadenet拍过照片。与之同时展示的还有同期的时尚摄影作品,显示出摄影师对摇滚音乐及街头文化的理解,其中包括1993年拍摄的年轻时代的凯特∙摩丝。此外展出的还有为《Bazaar》和《The Face》旗下的男士杂志《Arena》拍摄的照片。Luchford称他“试图构建对于‘奢华’的全新理解,让它变得‘更真实,而不是作为遥不可及的梦想’。”透过他的作品,英国式的街头文化在20世纪90年代末开始影响世界潮流美学,并且直到今天仍然在当代时尚中占据重要地位。

李姝睿

简介

李姝睿是一名来自北京的艺术家,11年前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求学时,她渴望“用光作画”,这种想法促使她前往重庆一家夜总会用手机拍摄LED屏幕,然后用亚克力颜料将它们转变为画作。浓烈颜料在大幅帆布上重塑光的感觉,瞬间夺人眼球,这是李姝睿作品的最大特点。李姝睿的作品抽象晦涩,有催眠迷幻的视觉效果,她阐述自己作品的目的是为了引发观者的内在情绪,而不是提供一种观念或思维上的定义。她希望参观者能够达到“超越诠释”的境界。她还创作过雕塑和装置艺术作品。例如,2012年,她在北京空白空间艺术中心画廊推出的第四个个展,“庇护所 - 所有的恐惧来自于世界边际未知的闪烁”,在聚光灯闪耀的红毯上,6米高的金属框架摆列了她自己的106幅画作,这件作品给观者如同万花筒般的视觉效果。这是李姝睿探索空间和光的关系之创作作品,而这种关系也是她作品的核心。她近期透露自己还有一个目标是改变视网膜处理光的方式,她在考虑未来与科学家展开合作。

作品灵感来源

此次她以五件亚克力颜料画作构成“Mindfile Storage Unit”,分别在六边形墙面上的其中五面展出。这几幅画内容抽象却极具感染力,亮眼立体,形成球面状。在这件展品背后放置的是2011年的作品“The Origin of the Universe Is the Source of Light or Dark宇宙来源于光明还是黑暗”,这是一幅占据半圆形墙面的画作。“Mindfile Storage Unit”中包含意识的核心,身份认同感以及自我的觉醒。李姝睿说“直到生命最后时刻仍然被你坚守的东西一定比星际更璀璨,比光线更柔软。”,“宛如散发幽香,令你怀恋的寂静空谷。存在:空洞。不存在:空洞空洞。如果存在于世感觉辛苦,那就让我们躲进柔软里。”

曹斐

简介

曹斐是一名来自北京的艺术家,她的作品涉及多种媒体形式,包括摄影、表演、电脑合成图像和电影。她的作品反映出在当代中国快速变化的环境中,在世界各种文化交融的背景下成长的新一代中国人所经历的空想与幻灭。曹斐2006年的作品《谁的乌托邦?》(Whose Utopia?)用夸张手法描绘了理想与现实生活间的差距:将照明厂工人的物质生活和他们的激情梦想作对比。她的大多数作品都包含角色扮演和网络虚拟角色。她的其他作品还包括以“中国翠西”(China Tracy)的虚拟身份游历网络游戏“第二人生”的《我∙镜》。2008年,她开发出“人民城寨”作品,在虚拟城寨中呈现各种艺术形式的融合。曹斐是当代中国最具国际知名度的艺术家之一,2001年从广州美术学院毕业后曾参与全球近200场展出。今年早些时候,她的作品《乐旧∙图新》(Same Old, Brand New)将高500米的香港摩天大楼外立面作为巨大的LED显示屏,播放以怀旧电子游戏为题材的投影动画。

作品灵感来源

在曹斐的装置艺术作品《伦巴2》中,一群具备高效清洁功能的吸尘机器,正在清理印有古驰秋冬印花图案地毯上的彩球堆,艺术家想通过这件作品表达北京的快速城市化,以及由此产生的城市与周边乡村土地的割裂化。“城市生态系统不断从各方面打破城市与乡村之间的边界以及空间上的互换性,”艺术家表示,“这些是中国城市建设的基础,也代表了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种关系。”

Jenny Holzer

简介

Jenny Holzer是来自纽约的观念艺术家。1975年,获得罗德岛艺术学院美术硕士学位后,她搬到曼哈顿,加入惠特尼博物馆独立研究项目,在那里创造出驰名世界的艺术作品:将位于醒目位置的公司大楼的告示牌和广告标语中的文字替换成更具煽动性的内容。她声称希望通过这种形式提升公众对“平时听到的鬼话”的关注,她的首个相关作品Truisms采用1970年代晚期在曼哈顿流行的双版面报纸的形式,里面包含这样的话 - “浪漫爱情是对女性的操控”以及“金钱塑造品味”。这些话同样被印在墙上,T恤衫和徽章上。之后,让她名声大噪的还有滚动LED标语,如“滥用职权,意料之中”。她的作品总是和女性主义层面出发思考的压迫和暴力相关,近年来,她还用解密的美伊战争军方文件中的段落作为创作灵感。她的作品出现在各类公众场合,包括影院招牌、大理石长椅,宫殿甚至海面上。

作品灵感来源

在此次展览中展出的是Jenny Holzer过去10年的作品选。这些作品展现出她创作的各个阶段,包括投射在大楼表面的夜间灯光秀“我触碰你的发 I Touch Your Hair”、亦曾投射在不断袭击海岸的波浪上。这些阶段通过各种媒介再现,多年过后依然振聋发聩。例如,“我触碰你的发”源自1996年她在佛罗伦萨双年展期间在Arno河畔投射的一首诗,整首诗文现刻在威尼斯佩吉古根海姆艺术收藏馆的石椅上。一座悬吊着的巨大装置也以滚动式的竖排文字印刻她的言论,这也是Jenny Holzer偏好的另一种表现方式。“我一直相当欣赏两种写作方式,一种炽烈颠狂,至情至性;另一种简洁纯粹,字字珠玑。我还喜欢有层次的写作,有峰回路转之感。”

Steve Mackey & John Gosling

音乐设计师

Steve Mackey与John Gosling为知名音乐人暨专辑制作人,Steve是英国摇滚乐团Pulp成员之一,曾为歌手M.I.A, Florence & the Machine以及Kelis的专辑进行混音录制;John则与前卫实验电子音乐组合Psychic TV以Mekon为名发行专辑,并曾为饶舌歌手Schooly D, Roxann Shanté,DJ Afrika Bambaataa跨刀。Steve与John为许多重要展览担任过声音配乐设计与成音,如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时装学院2011年的展览、近期曾在伦敦维多利亚与阿尔伯特博物馆展出的Alexander McQueen:Savage Beauty展览,以及2012年在巴黎装饰艺术博物馆、罗浮宫西侧所展出的Louis Vuitton:Marc Jacobs展等。John并主导了2013年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展览Punk: Chaos to Couture的声音设计,两位音乐人暨制作人也曾与许多时尚设计师合作,为其时装秀的配乐担任设计制作。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