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性风男星被骂“娘”这事儿,你们怎么看?

新浪时尚
监制:Teresa Zhao
撰文:Stacy
设计:Suki/阿拉蕾
转载自:海报时尚
原标题:中性风男星被骂“娘”这事儿,你们怎么看?

今天这篇文章,写得很是忐忑。


我们从一个有趣的现象说起,在海报每周日的固定栏目《男星街拍》的互动区,编辑不止一次看到有报友留言:“×××好娘啊”、“×××男不男女不女的”、“背Chanel Le Boy的男人怎么想的,这些演艺男们就不能给国内的青少年男子们做点好榜样”……
诸如此类的留言随手一翻就能给你截图一打,不过,我们在这里完全没有要批判的意思。

报友们只是诚实说出自己的看法而已,但越诚实,则越能反应大家潜意识里对于性别的认知偏向。注意,这些偏向也不一定就是你的认知,很有可能是被舆论影响的,别人的看法潜移默化成为了你的看法,当我们越来越多发现此类舆论的时候,决定出来说点话。
看起来,我们确实是给“男生应该是什么样”下了明确的定义,就像社会也对“女生应该是什么样”下过定义一样。
女生要有女性化的气质,男生呢则应该有男子汉气概。然后再由此发散,大到社会分工,小到家庭角色,都以此为依据,泾渭分明。


《Jojo Rabbit 》剧照
[男子汉气概]的关键词编辑帮大家提炼一下,就是“阳刚气”,是家长在孩子的孩童时期就着重培养的:作为男孩,不能动不动就哭闹,要学会保护他人和家人。
然后,从该玩什么玩具,该看什么娱乐节目、该穿什么衣服以及该怎么说话行事,都有了具体的要求。

前段时间,一个7岁的男孩因为穿裙子上学的一系列“遭遇”上了热搜,这个新闻里还有一个补充信息就是:男孩想穿裙子这事儿,父母并没有反对。
裙子是父母带着孩子去挑选的,并且再三确认了他的意愿。但是从男孩踏入校门那一刻起,包括校方的质疑批评、同学们的嘲笑戏弄等在内的一连串反应,他们并没有完全预想到。
而男孩想穿裙子的原因很简单:因为凉快、好看。

如果我们没有人为地按照社会性别的划分给裙子做分类,编辑实在看不出这个理由有何不妥。裙子确实凉快又方便,而且从生理的角度来讲,男生反而比女生更需要穿裙子,尤其在夏天。
再从服装历史的角度来说,丝袜、高跟鞋和裙子最早都是男人穿的。女人现在能穿曾经专属于男人的西装、衬衫,男人们想穿穿裙子,却一点合理性都没有。

就像上面这位报友所说的一样:在穿衣自由这件事上,男生其实也挺惨,只是他们中的多数人竟然没有意识到。

《Billy Lynn‘s Long Halftime Walk》剧照
小时候只是不能玩娃娃、不能穿裙子,成年后的“男子汉气概”规训则升级了,但是如果一个社会界定概念的方式是粗暴的,或者连基础的理解能力都不具备,当环境是不包容的,就难说这些“升级了的规训”会不会发展成一些极端、片面的心理暗示:
“男儿有泪不轻弹”这种多年前挂在嘴边的,现在来看简直是“毒鸡汤”一样的存在,对他们的身心都不友好,各种社会新闻都在印证;
大男子主义就是有担当,以至于发展到女人的意见根本不需要听,女人的需求根本不需要被尊重,服从即可;
男生不应该太在乎外表,以不修边幅为阳刚气,无论什么场合,就算T恤大裤衩也不丢面儿。。。。

这里,回到我们文初所说的,以至于开始关注自己外表的那一批男性,成了异类。其中就包括男明星,受攻击最多的也是他们。
发酵到后来,甚至有了“少年娘,则国娘”的论调出现,“男性气概”缺失简直成了社会焦虑。

《Boys Don‘t Cry》剧照
但要捋的话,这里面有个Bug:我们似乎把生理性别和社会性别做了严格对应,认为必须由性别决定个人的社会标签。
事实是,哪怕一个男孩天生长得结实有力,并不意味着他就必须接受社会性别的派发,将“男子汉气概论”作为行为准则。女性也一样。

是要做关注自己的外表和穿衣打扮的偶像,还是要做更高更快更强的运动员,他们也有得选,这才合理。


《Knives Out》剧照
再往深了说,某些男子气概要义,其实对于现在的社会已完全不适用。女人们已经发现了,但是男人们还懵然不觉。比如,身边姐妹们和男人初次约会,听到姐妹们最多的一句反馈就是“到底哪来的自信??”
你们觉得“普信男”(普通且自信)的概念是空穴来风么?要追责,恐怕源头还是在“男子汉气概论”这里。英雄主义,鼓吹自信,拒不认输这些从小建立起来的信条,被他们笃定认为是绑在自己身上的真理,而且最糟糕的是,有不少人认为绑上了就是做到了。精准利索地“绑架自己”,再“绑架女性”。

如果只是自信到无法判断对方的意愿,发发牢骚或者死缠烂打也就算了。但现在更严重的事情已经浮出水面,未征得“性同意”导致的性侵案件数不胜数,而“女人说不要其实是在说要”这种言论,仍然在流通着。
片面的、过时的观点,根深蒂固。男人们一边因为[男性的社会性别]享受着“性别红利”,物化着女性、享受霸权;另外一方面也因为这个遭到指责,需求被阉割。。。。事情本就如此,一体两面。
重要的不是这两个方向哪个更糟糕,而是这两个方向都该停止,男人们也是时候重新认识一下自己的角色,重新审视一下那些笃定的信条和这个社会的需求之间的差距,在放下“权力”的同时,可能就会拥有宽容。

接着,从海报最擅长的角度,我们继续讲。
不得不说,在性别这件事上,时尚圈的态度一直是很OPEN的,就拿历史上几次著名的“女权主义运动”来说,时尚圈或多或少都有助力,甚至有一些的源点是在时尚圈里。


说到涂指甲,稍微关注时尚圈动向的报友们应该都有发现,男生做美甲,几乎已经成为一种趋势了。

早年David Bowie这批明星的美甲尝试,艺术意味比较重,普通男生会想:他涂是个性,我可不一定。所以那会儿并没有建立什么群众基础。

现在不一样了,带头玩美甲的是日日男友A$AP Rocky这批人,他们的影响力很强同时也更接地气,他们都做起美甲来了,且获得的评价都很友好,一般人还怕什么?

Harry Styles也做,还特意在拍摄大片的时候冲着镜头展示。如果有男生试图尝试中性风,编辑是建议从做美甲开始的,因为可以发挥的空间大。一上来无法接受太过“女性化”的,可以从贴Emoji什么的开始。

再说说珍珠项链,曾经欧洲的贵族也有戴珍珠项链的习惯,以展示财力和权力。
但到了近代,它倒是个彻头彻尾女性化的单品。男生们都只有看着女生戴的份儿,正式挂到自己的脖子上,是最近几年才发生的事。

编辑印象里,Pharrell Williams是最早公开佩戴珍珠的男星,早于Harry Styles、A$AP Rocky以及国内一众明星。而且他的戴法还很原汁原味:当年香奈儿女士怎么戴,他就怎么戴。

这是2016年的香奈儿早秋大秀,菲董担当走秀嘉宾来串场,层叠的珍珠项链再配上粗呢斜纹外套,让“小香风男人”的形象具象化了。

“哈卷”的戴法有时候比较俏皮男孩风,有时又有点性感小男人风,总之应该是多数人的“我可以”风。

Shawn Mendes曾经用珍珠项链来搭配过丝绸衬衫,哪怕是敞着胸膛,还是可以用四个字总结:温文尔雅。

Louis Vuitton AW21
至于穿裙子,也是近代男性在自我规训的过程中活生生丧失的权利。
放弃得太决绝,以至于现在要想再穿回来可谓困难重重。编辑上面举过7岁男孩穿裙子被老师批评、被同学掀裙角的例子。可见大众对这件事的接受度,相当低。

孩子逃不过批判,更别指望社会对想穿裙子的大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哪怕是在时尚圈这种舆论已经够宽松的大环境里,男性穿裙子依旧是具备话题性的,但是这不代表他们就会停止尝试。

时装周外面比较常见的,是这种苏格兰裙的“近亲”百褶裙;编辑的看法是,只要不一上来就穿条前凸后翘的包臀裙,大家的接受度还是可以慢慢培养的。
最后还是需要交代,我们通篇并不是要大张旗鼓地鼓励男性变得女性化。正如我们昨天那篇文章里说到的:“时尚的产生同人们对现世生活的评价有关。”时尚既不可以孤立着看,更不可以片面着看,因为它背后的社会价值、生活形态就是复杂和多样的。
也因此,我们只是希望为大家打开多一些视角,而不是用那些偏激的观点让读者越来越片面。当一部分营销号的观点,越来越多地渗透到读者们的留言中,舆论方向变得越来越单一,这就是需要担心的事情。

Tilda Swinton这样的女人可以走中性风,甚至男友风(你我也可以),那么对男性的审美标准,是不是也可以适当调整?女人中性化和男人中性化,没有哪个更“先进”的问题,大多数人能够抱持着一个“我先了解看看再下结论”的态度,这才是真的“先进”。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