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时尚 时装

不当经纪人去代言 杨天真决心走明星路线?

新浪时尚

关注

大码服装一直游离于主流时尚的边沿,但近几年却异常发力,成为时尚行业里一股不可忽略的趋势和需求。

本周,维密官宣杨天真为品牌挚友,成为维密首个非艺人或超模的形象宣传人员。其实去年6月,杨天真的“大码野心”就初见端倪。在卸任了所有娱乐经纪人的业务之后,她专注发力直播行业,带货自己的个人女装品牌Plusmall。

杨天真的品牌Plusmall尺码从1-6分为六个尺寸,最小码数适用于体重100-115斤的女生,最大号的尺码则涵盖到175-190斤的大女孩。这个尺码区间的划分虽然不能说很标准,但是解决了大多数不同身材维度的女孩需求。杨天真坦言:“自创女装品牌是为了让非标准化体重的女性消费群体找到合适的漂亮衣服。”

时尚行业一心向“大”

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大码时装与肥硕臃肿、时尚绝缘、老年消费挂钩。如今时尚行业正逐渐意识到先前的错误认知,试图打破偏见桎梏,实现真正的时尚多元。

2021春夏时装周上,Versace、Fendi、Salvatore Ferragamo相继邀请大码时装模特上场演绎新的服装系列。毫无疑问,在豪华时尚层面中加入大码模特绝对是一个进步,但奢侈品牌做的还远远不够,时至今日它们服装的尺码范围换算成国内标准,最大的也只在XL-XXL之间浮动。

它们对于“大码”的包容所做的举动还远不如普通时尚品牌。

歌手Rihanna旗下的各品类品牌是包容性的完美典范。这些品牌非常多样化,可以准确地为各种类型的消费者提供各式产品。比如Rihanna的内衣品牌Savage x Fenty,不仅在网站和时装秀上不断使用具有不同身材的模特,还提供多种尺寸让消费者挑选。

Alber Elbaz生前最后一个时尚项目AZ factory最受关注的品牌特点就是:全尺码计划,即旗下所有服装款式的尺码跨度从XXS到XXXXL。

其实时尚行业对大码女装的认知普遍爆发在2016年之后。

2016年,Forever 21推出大尺码的运动服系列,同时拓宽了某些服装款式的尺码表,包括T恤、内衣、紧身裤等等。2017年,美国服饰集团Urban Outfitters旗下的休闲风高端品牌Anthropologie推出了其首个大码系列服装。同年,Nike进入大码服装市场,当年推出首个大码服装系列,包括从30A到44G的一系列运动文胸以及鲜艳色彩印花醒目的XXXL运动服装。

多数服装品牌也感受到大码女装的爆发趋势,H&M、Michael Kors、Calvin Klein、River Island、Marks&Spencer、New Look等等服装零售商也开始研究大码尺寸,整个行业对于“SIZE”的标准发生了改变,“Plus-size”开始频繁地出现在时尚行业的各类趋势报道上。

时尚营销在大码女装市场也开始发力。时装品牌在模特上的选择就是一种趋势变动信号,很多体型不纤细、身材不苗条的模特Crystal Renn、Ashley Graham、Robyn Lawley、渡边直美等等受到重用,她们见证了“包容性尺寸概念”迈进了时尚行业。

身高1.75米、体重190斤的大码超模Ashley Graham挺着孕肚登上了美国版《Vogue》一月刊的封面。此前,她已经登上了这本“时尚圣经”的英国版封面。而先前提到的杨天真也带着她票选出来的“最美大码女孩”上了《NYLON》杂志封面。更别说有着“大码封面女王”之称的渡边直美,上过的封面杂志更是数不胜数。

Versace集团艺术总监Donatella Versace表示:“大尺码的女性不应该只看到自己大尺码的一面,她们还应该自我接纳并认为自己是生活目标丰富的女性。”

社会正在以无限的包容接纳这些大女孩。

“大”市场潜力巨大

时尚行业之所以认识到大码趋势,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肥胖人数巨多,且需求量巨大。

英国著名医学杂志《柳叶刀》曾表示,中国和美国的肥胖人数是全球最多的两个国家,并且中国已经超过了美国,肥胖人群数量至2025年将增加到11亿。早在2014年,全球就有超过2.66亿肥胖男士,3.75亿肥胖女性。这个群体不是一个小众群体,而是社会的重要组成。

市场研究机构Allied Market Research称,到2027年,全球大尺寸服装市场将达到6.971亿美元,复合年增长率为5.9%

纽约时尚精品店Totokaelo创始人Jill Wenger是个大码女孩,她在接受BoF时装商业评论采访时说到:“我曾经每个季度为Totokaelo挑选2400个款式,但依然没有多少衣服可以不做任何修改就适合我。除了极小的可能性可以找到一两款Celine或Dries Von Noten的超大款式,市场上并没有太多选择。”

所以,她在2016年卖掉了一手创立的精品店,次年成立包容性时装品牌Roucha,专门为0码到20码所有身型的女性制作服装。

消费趋势分析机构NPD表明,仅在美国,大码服装的增长速度几乎是整个服装市场的两倍。这个价值240亿美元的美国市场未来可能会以4%的速度增长。

不仅国外对于大码的需求趋势明显,国内的大码女装数据也在逐年显现增长势头。据央视财经报道,2018年淘宝上标有“大码女装”标签的商家已超过一万家,年销额过亿万元的至少有10家。当年,大码女装行业的发展劲头已经初见端倪,已然成为一个规模百亿的特色服装品类市场。到了2019年,每天有600多场大码产品直播活动。2020年6月份天猫平台上的大码服装销量超过130万件,当月销售额过亿。

这个市场空间还非常广阔,目前仅中国肥胖人群规模已经达到2.5亿人以上。但该服装市场目前仍不存在超级体量的头部品牌,有着相当大的发力空白点。

不过,很多时尚品牌依旧不愿意步入大码是市场。在服装行业从业35年的高级顾问Alice Rodrigues说:“大码市场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尽管包容性运动的宣传和势头强劲,并且有大量数据表明,大码女装的市场增长超过了常见女装的增长,但服装行业对这一细分领域的接受却很缓慢。”

“大”受偏见社交发声

即便有很多品牌意识到大码服装之于市场、行业、消费者的重要性,但他们依旧踱步驻足、举棋不定。

这些企业拒绝大码女装的原因常常是:成本变高、不利于消费者健康。

成本变高这一说法是因为,胖人的身材更加多元,十个胖人十个样。他们的大腿、肚子、肩膀等部位的维度和宽度,因人而异且各不相同,这就导致了每个人穿衣尺码上需求百样。设计一款大码服装需要更多的款式尺码打版、面料预备等等,所以成本相比其他服饰更高。

不利于消费者健康则隐喻推出大码服装似乎是在鼓励消费者暴饮暴食,身材过于壮硕肥胖也无惧减肥,多庞大的身躯都有适合的服装。进而,大码服装的推出不利于消费者健康。

英国歌手Adele大火的时候,老佛爷Karl Lagerfeld曾这样评价她“a little too fat”。可能在很多时尚先锋人物的眼中,“瘦”才能把衣服穿得好看,0号尺码才是最完美的存在。

得益于社交媒体的发达,自媒体、博主以及KOL如雨后春笋般地发展,很多原本自卑的女孩开始自我审视,从接受自己的身材开始变得落落大方,摆脱了肥胖焦虑,自由展现自我之美。

沃顿商学院市场营销学教授Ludovica Cesareo坦言:“消费者真的在抱怨时装业缺乏多样性,并在向品牌施加压力以得到更多种类的服务。时尚其实是自我表达以及与他人交流我们的身份。过去,大码女性并不能有效传达她们的声音、显示个性身份。通过社交媒体,她们确实在给服装公司无形施加压力,要求他们的业务种类更多。”

尤其是在国内,直播电商的兴起为“大码女孩”带来了多样化选择。各类KOL和网络红人直观地对比了不同体重的胖人穿衣风格,并近距离、全方位地介绍款式,包括视频展示、尺码指导、款式多种……于消费者而言既解决了穿不上衣服的担忧,又提供多种选择机会。

“大码服装市场最大的改进是在可见度方面。八年前,当我刚开始从事该行业时,没有人在谈论超大型产品。这是看不见的东西——大号衣服被放在商店肮脏的角落里,品牌对加大码市场不感兴趣,媒体也没有报道过。这几年来,身体多样性革命已将超大尺寸从阴影中带入了我们集体意识的最前沿。真是太神奇了!作为大码女性,我们终于真正地可以在世界上看到自己。”加拿大服装品牌Addition Elle公关Jennifer Patterson激动说到。

爱美毕竟是女人的天性,而美应具有包容性。每一个女孩都有追求美的权利,“大码女孩”朝着正确的方向被更多人知晓,社交媒体正不遗余力地支持发声,时尚行业必须做得更多更大,也要为“大女孩”造梦。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