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时尚 时装

穿得一样长得也一样,这样的“时尚趋势”你们还没厌烦吗?

新浪时尚

关注

转载自:海报时尚

原标题:穿得一样长得也一样,这样的“时尚趋势”你们还没厌烦吗?

编辑最近有个忧心忡忡的新发现,似乎,大家的时尚容错率真的越来越低了。

还不一定就是“错”,有时候仅仅是不一样而已。

比如出了一位喜欢在搭配上玩花样的明星\博主,很多突破常规的挑战,网友们会作何反应?

就拿最近蛮有争议的Bella Hadid举例吧,我们基本上是看着她走红的了对不对?

从没什么时尚主见的“妹二代”到现在独当一面、引领潮流的Top级超模,业务能力是叠加了不少(包括runway、硬照和私服)。

但是不知怎么的,贝拉的互联网路人缘就是积攒不起来;从开始的面相“老”,到最近的穿得“土”,似乎网友们总有容易寻到的槽点。

可是在时尚圈,她却是“发光点”多多的可人儿哦。

努力又聪明,还有主见;比如,对于品牌包办明星私服这件事她的态度就很明确,不然不会炒掉造型师,自己满世界逛古着店,然后上身“搞创作”。

多反骨呀,她给粉丝看的,都是真正的私服。

找到了自己的风格就能影响很多人,每年都有几波被她带火的单品,今年是工装裙和降落伞裤。

你们现在就瞟一眼身边的真·辣妹,是不是身上有这两个单品?

编辑觉得跟批量化、标准化生产私服的那类博主相比,贝拉不知有趣了多少倍。

但是光编辑觉得有趣没用啊,她连在海报这样拥有大批资深时装迷的媒体这里,接受到最多的反馈都是:“做作” 、“看不懂,别放了” 、以及“日常能穿吗?别硬夸了”(是谁规定搭配一定要有借鉴度的??)。。。。。。

(以及,当年跟着海报一起追Kate Moss、Lilo的时候,我们眼光可没有这么保守——她们就是各自时代里的“贝拉式”人物,无论是穿搭还是行事风格,跟她相比有过之无不及)。

根据大数据,和媒体的狗头保命,久而久之,这样的人便不会出现在大家的主页,然后慢慢地,大家会发现市面上流通的就只剩下 “日常能穿”、 “看得懂的”搭配法则和乖乖遵循这些法则的明星以及博主。

然后可能某一天还会发问:诶!为什么看来看去,都是这几个人?而且他们穿得也越来越像。

就好像上学要先从拼音学起一样,越是标准化、万般皆准的东西,越因为基础的薄弱和理解力的匮乏(注意,一辈子只学拼音,和看过了伟大的文学作品之后回来反而发现并爱上拼音的秩序美感,这是两件事,区别在于中间的周期)。

其实就像小某书的大数据算法一样,你爱看泰国吃播那就猛给你推“泰国铃铛姐”一类的博主(没错说的我寄几🙋),往后要是哪天突然觉得Boring想换换口味,得费力气去手动搜索了哦。

都是双向挑选的结果,在大众和小众之间筑墙的,是你也是我。

时尚自从它的历史之初,就是少数人的游戏。媒体的责任是把它拆解、讲明白,然后交给读者去发散。

爱时装的读者也得是有追求的那一批,因为至少!至少要抱着扩充自己的心和认知边界的态度,而不是只守着一份“我认为即合理”的执拗。

你大概知道我们这周要写什么了吧?就借由几位穿得有趣而不是不出错的时尚内行人(Fashion Insder),以及她们对待穿衣这件事的态度,来跟所谓的“正确”battle一下。

这三位,编辑都是通过时装周街拍认识的,顺藤摸瓜去翻她们的IG,觉得“有点东西”,所以很想跟大家分享。

无论写文章的我们,还是看文章的大家,都不是评委,文章展现的也不过是这个世界上存在的一种表达方式,而不是找茬游戏,希望大家暂时放下浮躁的网络风气,好好享受一些“不一样”的人。Let‘s Go👇

第一位是《VOGUE》英版的资深时装编辑Julia Hobbs,她的日常工作是负责时装新闻和时尚潮流趋势报道。

人长得很有辨识度,编辑跟朋友安利她的时候都说:是短发方脸版本的Ellen Page~

穿得更有辨识度了!你们对这张街拍有印象吧?没错,编辑就是在这里动的心,然后跑去关注她IG的。

翻一翻发现,她可不单单是时装周穿得稍微隆重点哦,是Dress up everyday的代表!

编辑们的日常工作就是整理大量的一手时装资讯、参加各种各样的品牌新品预览……约等于就是设计师之外,最先接触趋势的那批人了。

这些人的私服,还真是寡淡不了。

基本就是天天都能当时装周来过吧,而Julia的不同在于,她比一般的时装精还要大胆一些,且“不分场合”、“不看眼色”(褒义)。

毕竟会穿着系带高跟鞋玩浆板的女人,没几个。

当然了,我们不应该只看到盛装,编辑喜欢她,主要是因为她选单品的眼光很独到。

她给发发奇拍摄过一系列搭配视频,挂在嘴边的一个关键词是:

“Instant Polish”,可以理解为即时时髦,还是抽象对不对?

就是好比在一群人中看见她,你的时装雷达会瞬间被唤醒,并给到一个讯号——不只是“这人会穿”,更是“我想要她身上的衣服”!!!!

比如这件她之前用来搭配风衣的羽饰衬衫,就是那种“梦中情衣”一样的存在,无论是姐姐还是辣妹,应该都没几个想拒绝。

还有这件CONNER IVES的渐变色礼服裙,是华丽了一些,但美成这样真的太犯规了,有没有红毯可走都想拥有。

居然还有配套的双肩背,是什么科幻电影里的时髦姬装备啊!

看她露肤也很过瘾,一点不含糊。所以不是大面积露就俗套,而是没选对有设计感的单品而已。

有时候单品选对了, 搭配上会省力许多(BTW,她穿的这套编辑深深觉得要比很多明星演绎的LV都贴切)。

还是位愿意跟狗狗分享时装的主人,可以说脑子非常活泛。

会穿爱玩,关注一位这样的博主,不大喊值回票价都不错了,怎么还会说她做作?

第二位“Fashion Insder”,是Base在柏林的独立造型师Rachael Rodgers。

她的街拍你们也看过,冬天犀利,夏天冷酷,总之是古怪得很多变。

Rachael同时也是独立杂志《INDIE》的创意总监,这个杂志的片子从造型到整体调性,跟她个人的穿衣风格也一脉相承。

她最近因为一场非常有个性的婚礼些微有点走红,Tik Tok上不少时装发烧友认识了她,《VOGUE》 US网页版也给了一篇稿子的篇幅来专门报道。

婚礼地点在那不勒斯,新郎跟她一样酷,是电子音乐制作人兼DJ。

花朵主题的婚礼被《VOGUE》 夸说很“费里尼”(就是《爱情神话》里致敬的那一位浪漫主义意大利导演),怎么理解呢?从她先后替换的三套婚礼礼服来入手:

先看前夜派对,她穿了一件不规则剪裁的金属亮片连衣裙,搭配一枚硕大的玫瑰耳环点题!

婚礼当天的主要装备,是每个酷女孩的婚礼礼服理想型——来自Vivienne Westwood 1992秋冬系列的古董款鱼骨胸衣!

搭配的是一条白色定制Leggings,鞋子则是Loewe秀场上人人看了都想拥有的、把血红玫瑰碾在脚底下的梦幻高跟鞋。

头纱是她和朋友们的DIY手笔,参考了CHANEL 1987秋冬系列的新娘礼服,真是一群敢想敢做的人。

到了切蛋糕的环节,她居然换了一套镶满花朵的Adriana Hot Couture比基尼???!!!

据说是婚礼举行前三天才发现的,她马上通过邮件跟设计师万般拜托一定要把套装借给她,并让化妆师朋友去米兰取(像极了临出门旅行前固执又卑微地央求卖家发货的你我)。

Rachael的“那不勒斯婚礼三部曲”,编辑倒是不大想用“浪漫”来形容,只想换成一个字。

“敢”!

敢把自己的婚礼当做一次主题拍摄来策划,敢玩点不一样的。

人人都穿婚纱,她不免俗,但是会尝试在细节处加入自己的巧思,创造独一无二的记忆点。

人人都追潮流,她也留意着,但是拒绝生搬硬套,会在吃透之后变成一个个灵感亮点,点缀自己的日常穿搭。

圈内外普遍有一个误会,认为潮流就是标尺,你追随即是时髦,并且跟得越紧越时髦。

“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猎奇的内容数据越高,越代表不懂时尚的人多。

其实时尚是个心理竞技游戏,浅玩自然有浅玩的满足感,但资深玩家更倾向于把潮流融进自己的血液里,然后放手发挥,先嚼碎再吐出来,于是招招都有技术含量,玩得过瘾看起来更过瘾。

这时候有没有借鉴性大家根本没在管,满足“眼欲”才是第一位的。

最后一位是德国化妆师Stella von Senger,一头浓密卷发配复古五官,长相属于“油画系”。

好多年前的这组街拍,编辑当过壁纸来着,“优美的时装是身体的延展”——是有道理的~

Stella是专业化妆师,但是后来的事情你们也知道了,她获得大家认可是通过另一项技能——搭配。

跟前文中的两位不同,Stella的风格会相对接地气一些,但是舒适并不意味着单调。

专业背景这时候起作用了,她对于色彩的把握特别精准,因此玩起撞色来就有种学院派的优雅自若。

她要撞的都是些浓郁的颜色,拆开已经有了存在感,合并起来就能发生噼里啪啦的化学反应。

不少人认为撞色的聪明玩法就是:拒绝打碎色块,这样就算身上颜色再多也不至于凌乱,没错,大色块的拼接总是和谐又充满趣味的。

但是Stella会再往前多走一步,比如把不同风格的印花穿到一起,条纹+碎花,没那么安全,但是很缤纷。

或者是几何印花+渐变条纹,不一定讲究章法,却满是活力。

这三位“Fashion Insder”从不同的维度在论证一个道理——时装就是用来玩的,设计师们都“疯”得很开心,而作为时装爱好者的我们没有什么必要一直把他们往地上拽啊(说白了,时尚这事儿到底谁更专业)!

整齐划一、缺乏个性就是时尚圈的大忌,每一种设计、每一种风格都有能找到归属感的人,无脑评判一种风格,就有可能评判了别人心中的归属感和白月光,而你我,又有什么资格评判别人呢?别说这些专业出身、从事相关工作的人我们没理论基础评判,就算是普通的一个人,别人的喜欢自有他/她的道理。

内容和读者是相互影响以及相互选择的。而舆论既可以被引导,更会反过来影响内容创作。多元一些才有趣,尊重是起码的礼貌。我们不妨多走一步,试着把怀疑和拒绝的标准放宽一些,拥抱不同。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网络\侵删

监制:Teresa Zhao

编辑:Stacy

设计:阿拉蕾

©海报时尚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