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绍斐:中国输了!论世界山寨之王,我只服日本

新浪时尚
2016年6月10日,米兰,20度。
淅淅沥沥的小雨滞留一个月仍未离开。
上市公司新晋COO的Jackie走出7星级Galleria酒店,带上一套2016最新黑白条纹正装,价值8000欧元。

3小时后,他又出现在瑞士‘Bahnhof Strasse - 巴恩霍夫大街’,手腕多了一只限量机械表,价值160万,不留功与名。

深夜,巴黎‘Avenue Montaigne - 蒙田大道’上,Jackie再次出手,几瓶化妆品,不过5万欧,不值一提。

与此同时,北漂刘智毛走进仿冒圣地‘秀水街’,不到半小时用一身Jakie同款,实现了社会主义先富带后富的长远愿景——
总支出:人民币800元。

只有在中国,这种现象才非笑谈,一切都充满着魔幻现实主义。
截止去年,中国GDP总量已达67,670,8亿元,相较1978年疯狂膨胀185倍。
其中最大贡献来自工业,作为经济增长排头兵的制造业更是1.4倍于美国,稳坐世界第一王座。

随着经济快速扩张,低附加值的来料加工早已不能满足这个国度对财富的渴望,人们立足本土品牌,将目光转向产值更高的捷径:抄,放开抄。
也就是:‘山寨’。

放眼全世界,‘山寨’这一中国最典型的标签,无人不知。
仅运动领域,中国山寨思维已从地摊货蔓延到高端品牌,上下翻飞。
每年营收近100亿,稳居国内第一的某国产品牌旗下‘销量王’跑鞋,完全复刻于美国同行经典阿甘鞋,仅仅换了LOGO。
山寨版:

原版:

另一款‘改革性’篮球鞋,不过是换下‘Air Jordan 4北卡蓝’鞋底,满载‘拿来主义’的痕迹。
山寨版:

原版:

无独有偶,另一个国产运动大牌,早已取得‘NBA正式战略合作伙伴’身份,更签下‘Shaquille O‘Neal - 沙奎尔·奥尼尔’、‘Dwyane Wade - 德怀恩·韦德’等重量级球员,却依然靠山寨吃饭。
旗下篮球鞋黑白波浪纹路,跟美国Air Jordan11的纹路贴合得严丝合缝,处处闪耀着‘中国制造’的光芒。
山寨版:

原版:

外形模仿的做法只能算小儿科。
真正的复刻王中王直接从品牌名称和logo下手,打造‘本土化’全新品牌。
假借篮球传奇‘Michael Jordan - 迈克尔·乔丹 ’之名的国内某品牌,无疑是其中典型。

自2000年建立品牌以来,通过营销宣传攻势,他们让很多中国人相信:这个品牌就是迈克尔・乔丹,以至于当年的中学扛把子们都坚信。
logo劈叉的乔丹,都是假鞋!

(图片来自gettyimages)
凌厉的宣传战下,该品牌急速发展壮大,2010年收入已高达4.5亿美元,反而给国外正牌迎头痛击,国威大扬。
这还不算,中国人还让‘拿来主义’的彩旗在近年蓬勃而起互联网领域四处飘扬。
今年,某芬兰公司新游戏在中国上市刚3周,游戏UI、数值、玩法全被中国人拷贝,一经发布直接获利600万,利润率竟然高达18000%,震惊全球。

对此,本年‘Game Developers Conference - 游戏开发者大会’甚至将‘如何预防新游戏被中国山寨’作为重要议题,引发全世界热议。
早在2014年6月12日,俄罗斯权威报刊‘论据与事实’刊登文章‘中国复制世界’,就有如下评价:
‘中国人能复制一切事物,包括:服装、配饰、智能手机、汽车。只要愿意,他们能照搬整座城市。’

如果说运动装备还只算轻工小打小闹,那么对强大的中国山寨者来说,攻克汽车工业才能改变世界。
在中国山寨者面前,让世界无产阶级开上汽车,绝不是一句空话。
英国BBC出品的世界顶级汽车节目‘TopGear’对此毫不怀疑。

作为全球最懂汽车的节目,TopGear拥有40年历史,坐拥3.5亿观众,创下全世界收看范围最多——
超过100个国家的吉尼斯纪录。
只能容纳500人的演播室,却有19万人为求一张入场券通宵排队,比追星粉丝不止疯狂多少倍。

正是这个节目以权威之名担保:国产汽车几乎都是山寨货,确凿无疑。
2012年,‘Top Gear’栏目来到北京,向全世界展示中国山寨汽车有多惊人。
仅仅在开头,主持人Jeremy Clarkson就以一段魔幻现实主义的描述将观众带入这个神秘的东方古国:
我正戴着一个假雷朋眼镜,穿着假阿玛尼夹克,背着假路易威登包,包里还有台假iPad和一台假iPhone,看一看我的假欧米伽手表,然后走进对面那家假星巴克咖啡店,买一杯假咖啡。

看着穿着一身中国山寨货,这个英国主持人甚至不得不承认:
‘中国人在山寨方面,真的超级在行。’
但要论‘抄’到众生膜拜,还得服中国汽车。
第一款正式发售的国产汽车‘一汽 - 陆豹’,外形模仿对象是英国车‘Austin Maestro’:

虽外观相似,陆豹和Maestro的细节却相差极多。仅仅前脸和引擎,国产陆豹配件就分别来自英国Montego及日本Toyota:

这款用各厂家零件疯狂拼凑而成的车,俗称:杂交串儿。
尽管如此,陆豹仍高举山寨大旗,为国产车开辟生存之道。
从此,外型模仿国外车,内部由各品牌零部件拼凑,成为国产车研发最常见的套路,投入产出比极高。
深受意大利人民喜爱的‘Fiat Panda’,到中国仿制者手里化身为一只‘

’,外形几近相同,价格直接打3折,朴素之极:

BYD F0灵感则源于日本,虽除了前脸、车灯稍有不同,整体车型与‘Toyota Aygo’如出一辙,工艺精湛。
国产车:

原版车:

‘广汽传祺’境界更高,完全套用资本主义豪车‘阿尔法罗密欧166’的生产线。为让豪车走入中国寻常百姓家,还改掉原车过于扎眼的前脸,充满创意。
国产车:

原版车:

而山寨的最高境界,无疑是正版货还没开下生产线,盗版货已在市面泛滥。
荣威350做到了,全面抄袭英国名爵MG5,还在中国抢先上市,在一片欢声笑语中宣布: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但在散发着‘中国制造’的这些汽车面前,‘Top Gear’节目的两位主持态度却十分坚决——
‘不买,绝对不买!’

其原因非常简单,简单的外形模仿绝不意味着质量达标,在这帮老外眼中,中国汽车的安全可靠性实在太低——
甚至现场表演‘中国汽车撞床垫’,以讽刺国产汽车毫无安全可言的安全性能:

遗憾的是,这一结论不是老外口中的笑话,而是真真切切的事实。
多数人只见证了几十年来数据上的辉煌,却忽略了:无论产品质量,还是产品精神,今天的中国山寨货都毫无特点。
不想承认,却不得不承认的是,这个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产出的一流产品近乎于无。

而此时,与中国一衣带水的日本,早已凭借创新能力得到全世界认可。
凭借世界第62位的土地面积,第10位的人口总数,却拿到全球第3的GDP。获诺贝尔奖人数多达22名,是欧美之外最高的国家:

日本的崛起,说到底其实只有一个绝招:
抄,无孔不入的抄。

20世纪20年代到70年代,日本共从西方获得25000多项技术。

与只抄其表的‘Made in China’不同,日本砸下60亿美元成本,将美国等西方国家用了半个多世纪、花了2000多亿美元的研究成果完全融入日本文明。
‘Made in Japan’就此诞生。
二战‘火柴盒’零式战机完完全全就是模仿欧洲老爷:

当年的日本菜鸡家电东芝,冷藏柜生产彻底模仿通用电气:不仅内部构造相同,连外观都一模一样。

如今,东芝已经成为日本第二大综合电器制造商。
以抄袭德国蔡司相机起家的尼康公司,连机型命名方式、相机商标的位置这些看似无关紧要的因素,都完全照搬。

今天的尼康,毫无疑问是全世界最好的相机制造商之一。
日本造车工业的兴起,更离不开从内到外地抄。
象征高质量的‘日本车’,仅今年1月就倾销中国40万辆,但半个世纪前却是欧美世界眼中‘不要脸’的典型代表。
从车型,到品牌logo,日本照着宝马摩托完全照抄:

生产汽车,也同样只做100%的翻版。
把技术研究通透然后化为己用,是日本工业唯一明确的思路。



但Nissan的GTR,如今已成全球汽车行业标杆,被誉为平民超跑之王。
甚至娱乐文化产业,照抄不误。刚开始全盘抄袭DC超级英雄超人:

后来抄出日本专属Hello Kitty,甚至碾压原版。

就连全世界无产阶级最长情的某日本服装品牌依然照抄不误:

除此之外,还有这些:






但后来的结果你们都已经知道了:
在全世界质疑的目光下,山寨之国日本就是生扛着骂名,一边模仿、一边创新,将品牌逐步打造成世界一流。
而我们,却只是流于模仿,从未突破。
从山寨走向创新,我们到底还差多远?
● ● ● ● ●
图片均转自网络
原创文字,欢迎转发朋友圈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杜绍斐’,ID:shaofeidu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杜绍斐”]